“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开源软件基金会?”这是中国 IT 领域广泛接触开源十多年来,一直在思考和期待的问题。

此前许多开源项目如果想获得中立基金会的信任背书,必须寻求国外基金会的支持,其间会有诸如语言、法律、文化差异等阻碍,同时本土开源项目的国际推广受限。

现在,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给出的关键词之一是“接地气”。近日,在“有你有我开源节”开源技术研讨会上,基金会成员围绕“你想知道的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TOC”展开圆桌讨论。参与圆桌讨论的有 TOC 主席堵俊平,基金会秘书长杜玉杰,TOC 成员徐亮、郑伟波、许勇、崔秀龙、贺师俊,杜玉杰为圆桌主持人。

<span><strong>接地气的基金会</strong></span>-LMLPHP

从左至右依次是:杜玉杰,徐亮,郑伟波,堵俊平,许勇,崔秀龙,贺师俊。

接地气的基金会

“作为国内的第一家开源基金会,我们希望能做成一个接地气儿的基金会。”这是 TOC 成员在讨论时提到的一句话。

对于许多中国开发者来说,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接地气的直观表现之一,便是可以用中文沟通。徐亮认为,国内很多开发者对项目很了解,但是囿于语言、时区等沟通障碍,交流不畅。

基金会也可以很好地把国内公司聚集起来,通过参与开源开发过程,去实际看看开源能带来什么,不能带来什么。徐亮目前就职于华为,他以华为为例,称在华为内部做沟通时,一些开源项目也会对开放治理和基金会提出诉求。

不仅如此,了解过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的架构设计可能会发现,基金会的设计和目前世界上其它自由/开源软件基金会设计并不十分相同。堵俊平在介绍 TOC 设计时提到,基金会设计虽参考借鉴了其他成熟基金会的经验,但整体是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计的。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并没有说要去模仿哪个基金会,可能这样做也就不是接地气的了。”徐亮说道。

接地气与开放原子开源软件基金会面向全世界开发者与开源项目这点并不冲突。堵俊平曾表达过观点:开放原子在做的事情,也是希望能推动中国的开源事业,希望见到越来越多源自中国的优秀开源项目成长,发展。这些项目当然也是普惠全世界,给全人类带来共同价值的。正如我们今天所享受到的 Linux, K8S, Hadoop 一样。

<span><strong>接地气的基金会</strong></span>-LMLPHP

TOC 共识

除了基金会的特质外,此次圆桌还重点围绕 TOC 成员及组建展开讨论。

堵俊平透露,TOC 在基金会内构建时间相对较晚,“我们先考虑清楚理事规则等等,但谁来负责项目孵化,还需要 TOC。”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构成包括理事会、TOC、秘书处,理事会负责审议和修改章程等,TOC 作为中立的技术决策机构,秘书处是基金会的执行机构。堵俊平此前曾加入过其他开源软件基金会,在他看来,自己真正参与基金会组建之时,会更多地思考背后的东西。

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的使命是“一切为了开发者,一切为了全世界”,愿景是“成为国际一流的开源基金会”。基于这些理念,许多问题才有了解决根据。

例如,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主要捐赠人企业方可以贡献 TOC 成员,然而 TOC 在组建时,出现了企业贡献的 TOC 成员离职的情况。TOC 成员许勇谈到这一情况,并指出问题:离职的成员还能继续留在 TOC 吗?

经过讨论,TOC 最终决定,从技术中立的角度出发而非优先考虑企业,这样就只需要思考 TOC 是否希望某位 TOC 成员能留下,不用去考虑其就职于哪家公司。

“为什么说要有好的顶层设计,因为问题出现,解决问题时,会更多考虑基金会本身。”许勇认为,TOC 离职等一些问题的解决,得益于基金会的顶层设计,“TOC 成员大多是代表某家公司的,其背后必定会有公司的诉求,如遇冲突,基金会会从‘做一个顶级的、中立的开源基金会’出发点出发,去解决问题。”

达成共识不代表只有一种声音。在谈到未来发展时,徐亮和郑伟波最后都认为,TOC 成员之间可能会不断“吵”下去。徐亮透露,其实在过去 TOC 成员之间开会时,经常会就一个问题争吵不休。未来,问题还会不断出现,在坚持 TOC 中立原则之下,每个人都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交换意见,沟通思想而求得共识

成为 TOC,从项目和细节开始

TOC 是基金会内最高技术决策机构,自然成为很多开发者向往的地方。杜玉杰向 TOC 成员抛出一个问题:如何成为 TOC?

徐亮认为,基金会现在还是年轻的状态,开发者可以不必过于激进地想成为 TOC,况且在开源圈子里,大家习惯于先把事情做好。“我们现阶段需要招募导师。”许勇补充道,这个问题也需要在 TOC 会议上讨论之后才能给出意见。

不过,堵俊平提到了加入基金会的一种途径。即站在项目的角度最需要导师,同时 TOC 本着开放透明的原则,需要更多人参与,而成为 TOC 也一定是会看个人贡献的,所以有兴趣的开发者第一步可以先成为项目导师。

实际上,现在的 TOC 成员,也都是从参与项目,一行行贡献代码开始的。

郑伟波现在是浪潮集团最年轻的 CTO。他便是从使用开源,到贡献开源,再到深度参与逐步成长的。徐亮高中时便开始接触开源,是以兴趣驱动的开源专家,曾在 Ubuntu 工作,可以说是中国 Ubuntu 社区和生态最早的建设者之一。崔秀龙近年来一直从事云原生的落地工作,同时也通过出书、分享等方式进行相关布道工作,而他参与开源的初衷是想让项目和自己更好:“最早参与开源时,知道做开源的都是业内一群非常聪明的人在分享一些非常优秀的东西,参与开源是想与这些聪明人一起,把这些东西做得更好,同时也让自己变得聪明。”

以个人身份成为 TOC 成员的贺师俊做 Web 开发已经十多年了,他是从一些细节了解到开源。贺师俊在学习时会找不同网站的前端代码看,有时遇到自己用不顺手的功能就会重新做一下,“Web 前端本身就比较贴近开源,整个 Web 都是基于开源的技术栈。在开源平台上,JavaScript 的项目是最多的,这也能说明前端技术在开源界的火爆。目前的全球主流前端架构也都是开源的。”

如何做开源

前文提及,基金会的使命是“一切为了开发者,一切为了全世界”,而 TOC 是基金会最高技术决策机构,TOC 成员和项目导师可以指导开源项目社区开发。在圆桌讨论现场,有企业项目代表到来,向 TOC 咨询开源相关的问题,另外,TOC 成员们也谈到了当下的开源趋势变化,以及应对措施。

堵俊平首先指出,开源是全世界软件开发不可阻挡的趋势,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做开源,而不是要不要做开源。此外,早期开源可能大多是以情怀为支撑,但长期来看,情怀与商业利益是一致的。虽然开源已经成为潮流,但对于单个项目来说,壁垒更高了,开源的东西已经有很多,所以要有实际的价值才能被更广泛地接受。

多位 TOC 成员提到开源形势的变化,其中提及最多的还有开源已经变成由自上而下的力量去推动的事情了。

许勇介绍,腾讯内部最初做开源是自下而上的,那时开发者希望自己的代码能被更多人使用。在 2018 年 9 月 30 日的重大组织变革之后,腾讯开源变成了自上而下的协同工作,开源对提升业务价值,对内解决成本都有很大的效果。

反过来,在一家公司如果想要推动开源项目的发展,就必须得到自上而下的支持。这中间也涉及到想要拥抱开源的企业开发者如何平衡开源与工作,如何与公司沟通等。

一位来自香港企业的代表提出问题:小企业、个人开发者如何平衡开源与商业利益诉求?如何参与开源?许勇建议,一个很好的结合是,做开源与业务挂钩。还有基金会成员建议,小公司可以吸引类似功能的项目,一起做贡献,如果项目升级到一定阶段,也可以捐赠给基金会继续发展。

<span><strong>接地气的基金会</strong></span>-LMLPHP

对于如何参与开源的问题,杜玉杰指出,开源有不同的维度,比如可以在 GitHub 上做贡献,也可以是参与类似 Android 这类企业主导的开源项目的开发,还有 Linux 基金会这类开源项目的开发,Linux 基金会也是在企业的支持下,从个人开源项目发展成国际开源项目的一个平台。另外企业在讨论开源时,可以先想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开源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杜玉杰认为,企业可以在确定了自己的商业目标之后,结合运营与投入,基于商业模式,再看开源怎么样可以匹配自己的战略

关于企业做开源开发,更具体一点,有企业代表问道,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是否需要为了开源做调整?堵俊平回答,开源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事情,理论上还是全职做效率会更高,而企业也要有相应的约束和导向,无论是设置专门的办公组还是采用其他形态,都需要公司高层的认可和各部门配合。

事实上,现在不仅仅企业方在积极寻求开源开发解决方案。来自企业的开源贡献正为整个开源生态发挥更大的作用。

TOC 成员之一,百度杰出科学家肖伟在日前接受开源中国采访时表示,社区开发仅靠激励不行,大量的开源贡献者都是先成为用户,才能成为贡献者,企业如果愿意参与开源,力量将会比个人开发者更大,同时还能带来业务场景。

来自华软集团的一位代表向开源中国透露,他们参与开源的方式更多可能是从使用开始,从行业的角度为其所使用的开源项目贡献代码。此外,其正在做的业务中,需要用到非常多领域的软件,现在开源领域也已经有非常多的标准件,这是巨大的浪费,也加大了跨平台沟通的难度。因此,对于基金会未来的发展,其希望基金会能从中发挥作用,使开源应用和贡献变得更加简单有效。

“开源本质上是人与人的连接。”堵俊平表示,开源是在使用者与贡献者间,以代码为载体,搭建了一座桥。基金会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来基金会可以对 IP、知识产权进行托管,使之不受公司和商业利益影响,二来基金会也积攒了一些能力,可以有助于品牌的推广,“基金会愿意构建一个生态,帮助大家共赢。”

03-28 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