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征程再启。1月7日,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一份崭新的政府工作报告出炉。

重点领域“一子落”,发展棋局“满盘活”。广州要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千头万绪,首要的是从战略全局出发,瞄准主攻方向,纲举目张做好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过去一年广州的主要发展成就,并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为新一年的城市发展明确了具体行动方案和施工图。

当前,国际环境动荡不安、发展形势错综复杂、疫情连续作战之艰、经济下行压力之大、矛盾风险叠加之重、市场主体经营之难,都给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广州的“根本出路”,也是广州实现现代化的“唯一出路”。

非常之时,必行非常之举,成就非凡之功。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看到了广州大抓产业的决心、狠拼经济的实干、更深开放的毅力和主动求变的担当。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新的一年,广州要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高质量发展的步步推进赢得现代化建设的节节胜利,把字里行间的蓝图化为前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抓产业:挺起制造业的“脊梁”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去年,“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首次出现在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之中,让人为之振奋。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仍把这项工作摆在首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到,狠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筑牢经济行稳致远、赢得竞争主动的根基。这样的表述,正是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战略考虑,不仅是达成眼前的“小目标”,更是谋长远之举。

制造业立市需要增强核心竞争力。一直以来,广州着力发展的产业项目并非“来者不拒”,而是针对城市的发展特点,瞄准最前沿、最尖端的产业技术,以及对产业链最具控制力的核心环节进行布局,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去年,像增芯、广石化升级改造、因湃电池、粤芯三期等一批50亿级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产业牵引性好、配套性强,让广州的“制造业立市”更加有底气。

目标宏伟,更有扎实行动。数据显示,2022年广州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4%以上。工业投资1230亿元,增长11%,连续四年稳定在千亿元以上。其中制造业投资968亿元,增长20%。全年新增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全球“灯塔工厂”。

从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到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制造业实力的比拼已经逐渐从体量转向质量。区别于传统制造业,此次报告提及的重点产业坚持创新导向,市场前景好、成长性高。如建设“两城两都两高地”,着力推动“3+5+X”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链集群发展,加快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近地化园区布局建设,形成“万千百”规模化产业链群梯队等。

这些强链补链目标,符合广州的城市定位。既是出于自身发展优势选择的产业领域,更是契合当今产业发展大方向,布局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头戏。

先进制造业发展需要高品质产业空间。为此,广州提出将构建“一核引领、一廊贯通、三区五极、多园支撑”产业发展新格局,提升创新节点能级,带动全域全面起势。与此同时,鼓励“链主”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和产品配套,建设一批典型场景和示范园区。

布局产业链群,塑造产业空间,这关乎广州长期的竞争力。而不断壮大的“制造业军团”将挺起这座超大城市的现代化产业“脊梁”。

拼经济:彰显全力以赴的态势

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对于广州这座国家中心城市、一线城市而言,在经历了疫情冲击、亟待重振恢复的当下,必须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大胆闯、全力拼,才能干出一条新路来。

拼经济,牵住“牛鼻子”的关键是重大项目。平均每月超400亿元投资额、安排超800个产业类重大项目、力争一季度开工一百个项目……新年伊始,广州时不我待、快马加鞭,率先亮出2023年重大项目建设“任务书”,为全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稳”的基础、聚集“进”的势能。

在政府工作报告里,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到重大制造业项目,再到城市更新改造,广州谋划了今年的投资“战法”,旗帜鲜明地提出营造“天下资本投广州、投资兴业在广州”的生动局面。

敢投!招商引资的力度更大,力争全年投资总量突破1万亿元;

敢闯!投资奖励的鼓励更强,组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基金,推动存量资产证券化;

敢干!谋划储备的项目更足,用好政策性金融工具、专项债,建立健全滚动接续的项目储备机制。

构建招商引资“强磁场”,充盈招商引资“蓄水池”,释放重大项目“引力波”。在过去一年中,广州收获了来自全球市场主体的“信任票”,高端资源和大项目加速集聚。新的一年,广州将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坚持市区联动、部门联动,将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工作局面,打造全球跨境电商卖家服务中心、超级供应链中心、生态创新中心。

大干快上,彰显广州“拼经济”的坚定决心。拉动消费,则是“拼经济”的动力引擎。

这个冬日,城市烟火气在氤氲升腾。“羊城欢乐购·冬日盛惠”促消费活动三波政府消费券几乎“秒光”;中国三大A级国际车展之一的中国(广州)国际车展在广交会展馆四期盛大开幕;商圈人来人往,重现车水马龙的景象,茶楼、饭店翻台率全面恢复,川流不息。

作为首批国家消费中心城市,进入2023年,广州将更聚焦于优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整体布局,加快推进地标性商业综合体建设,推动天河路、北京路等商圈高质量发展。同时,推动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旅游、会展贸易、物流交通等行业加快复苏,培育城市度假、潮流活动、亲子研学、露营经济等新兴消费模式。

开局跑起来,广州正拿出冲刺状态,全力以赴拼出经济发展新态势。

深开放:担当先锋引领的重任

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正以更高的姿态、更高的水平进行。作为国家改革开放重大战略平台,南沙担当起了“先锋队”和“引领者”的重任。

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南沙为主阵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被单列成章,占据十分重要的分量,其中,更是明确“积极争取国家层面出台支持南沙与港澳全面合作实施方案”。

磨剑砺得梅花香。2022年6月,国务院出台《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要求将南沙打造成为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近半年来,广州举全市之力推动南沙开发开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和民心港人子弟学校顺利开学, “双15%”税收优惠政策逐步落地,加快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把南沙摆在了和中心城区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其中明确提出,坚持面向世界、对标一流,以南沙为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紧紧扭住大湾区建设这个“纲”,着力推动南沙开发开放,把南沙建设成为世界水准、中国气派、湾区特色、岭南风韵的城市发展标杆,牵引带动全市制度型开放上新台阶新水平。

可以说,这不仅仅是赋予南沙的使命任务,更是广州对于城市自身提出的更高要求。未来的南沙将按照“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的理念,打造广州城市新核心区。而广州也将在“双核”带动下,用好用足制度型开放、重大平台产业集聚等优势,让老城加快焕新。

广州,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促进者,也是受益者。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广州过去的辉煌得益于改革开放,未来的发展更要靠改革开放。

一览政府工作报告,广州依然有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紧迫感、“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底气和“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新的一年,广州将推进与港澳全面合作,有序落实两批与港澳规则衔接事项清单;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深化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改革,争取更多制度型开放先行先试,实行更大程度压力测试;深化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以企业和市民感受为第一标准,推动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

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内生之力,势如破竹、锐不可当,将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

转方式:顺应尊重发展的规律

广州,是一座常住人口超过1800万的超大城市,实际管理难度之大、城市结构之复杂非同小可。面向未来,用新发展理念破除老观念,用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是广州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着重强调,加快超大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其中首次提到,高标准编制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优化形成“一廊一带、双核五极”的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结构。

具体来看:高水平规划建设科技创新走廊,推动科技创新、现代产业关键节点串珠成链。高水平规划建设珠江高质量发展带,统筹推进珠江沿岸产业深度融合。全面增强中心城区、南沙新区“双核”能级。推进北部增长极、国家知识中心城、东部枢纽、番禺智造创新城、从化绿色发展示范区等重大平台、重点片区规划编制。

如此高标准的规划,不仅有新意,更有“城”意。一方面,中心城区、南沙新区“双核”、番禺智造创新城、从化绿色发展示范区等都是见诸首次;另一方面,重塑了原有城市发展的“梁”与“柱”,跳出“老”广州看“新”广州,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结构。

建城2200多年来,广州中心城区一直围绕“云山珠水”延伸发展,塑造了广州的城市基地和脉络。从2000年提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空间发展战略,到2009年开展新一轮城市战略规划编制,再到当前提出的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广州城市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功能不断增强。

高标准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才能建设有温度、有气象、有格局的现代化城市,才能推动广州根植“云山珠水”、东西“两翼齐飞”、迈向“海阔天空”。

用新方式看问题,在报告里可见一斑。把教育、科技和人才统筹谋划,三者强化联系,共同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把“拆、治、兴”并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违法建设科学分类治理;把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融合建设,推进“新城建”和“双智”应用示范;把城乡要素协调联动,畅通流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

时光总能记住时代的变化。当报告提出这些发展转变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城市治理的超前视野,更有“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脚踏实地。

这是一座城市在非常之时,应对战胜风浪挑战、在变局中开出新局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事实也证明,经历风雨而坚韧不拔的广州不愧为英雄的城市,这股非凡勇气和昂扬斗志将转化为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周甫琦

01-08 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