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委书记陈少荣:在新征程上谱写韶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LMLPHP

韶关生态区位重要、生态基础良好、生态资源丰富。图为韶关丹霞山景区。谢锦树摄

■权威访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进入新时代以来,韶关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先后突破1000亿、1500亿大关,同全国一道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日前,韶关市委书记陈少荣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说。

陈少荣表示,谋发展抓发展始终是时代的主旋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韶关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上来,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工作部署和省委黄坤明书记在韶调研指示精神,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县域富市“三大战略”为重点,以开展绿美韶关、产业攻坚、科教人才、营商环境优化、要素保障、资源盘活“六大行动”为抓手,以推动基础设施水平、基层治理水平、民生事业水平“三大提升”为基础,坚决打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攻坚战、“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攻坚战,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优先、攻坚产业发展、做大县域经济、守住安全底线,以新的更大作为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更多领域加快实现

改革重塑、换道领跑

南方日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未来五年,韶关如何改革重塑、换道领跑,跑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陈少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广东的根本出路。作为北部生态发展区,又是老工业城市,我们深刻认识到,总书记为广东指明的根本出路,也是韶关的唯一出路。我们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韶关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总抓手,牢固树立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项目为王的理念,乘着“东数西算”、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东风”,举全市之力大抓产业、大抓平台、大抓项目、大抓环境,在更多领域加快实现改革重塑、换道领跑,努力在新赛道上打开韶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是坚决打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攻坚战。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突出抓好重点产业发展,加快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大力培育发展大数据、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五金模具、机械装备、汽车零配件、稀土等重点产业,加快挺起韶关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突出抓好招商引资,成立市县镇村四级书记为组长的招商引资工作小组,强化以商引商、以链引商、精准招商,接下来,我们将召开制造业招商、绿色生态产业招商两场招商大会,以实际行动持续掀起招商引资热潮。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发挥重大项目并联审批专班作用,用好“并联审批”“容缺预审”“上下联动审批”等集成服务措施,推动重点项目无障碍推进、无障碍建设投产;加强项目谋划,形成“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项目建设滚动发展格局。突出抓好工业投资,特别是加快推进工业技改,引导支持企业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突出抓好产业园区建设,坚持高新高端高效、集聚集群集约的导向,规划建设产业有序转移平台,完善园区功能配套,每个园区重点培育1—2个主导特色产业,让园区特色更特、优势更优,着力打造产业发展的“金名片”。

二是坚决打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攻坚战。坚持把县域镇域经济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抓手,推进强县联镇带村,切实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抓住县域这个重要发力点,统筹抓好产业兴县、强县富民、县城带动,支持引进能够改变发展格局的龙头项目,培育县域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分类推动镇域经济发展,实行乡镇(街道)经济发展分类排名,推动各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和党政班子重视并主动抓经济、抓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工业、农业、文旅强镇。

三是坚决打好深化改革攻坚战。坚持动真碰硬加强改革攻坚,加快突破各领域体制机制弊端和难点堵点问题,下大力气解决项目建设要素瓶颈制约问题,以改革重塑韶关发展新优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实施营商环境“红黑榜”制度,做实“暖企”行动,当好“店小二”“服务员”,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坚定扛起生态大旗

推动生态优势转为发展优势

南方日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韶关作为北部生态发展区,如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陈少荣:绿色是韶关的底色,也是韶关的最大优势。作为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的中坚力量,近年来,韶关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抓生态保护,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家底”越来越厚实,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林业用地面积稳居全省前列,先后入选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国家试点和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国家森林城市。接下来,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落实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坚定扛起生态这面大旗,在保护好韶关绿水青山的前提下,大力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一是以更高标准筑牢粤北生态屏障。以落实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积极推进南岭国家公园创建,加快丹霞山国家公园创建,结合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管育并重抓好林分优化、林相改善,点线面结合抓好城乡绿化美化,打造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乡村,将韶关建设成为四季如画、五彩缤纷、人人向往的“天然氧吧”“康养胜地”。

二是以更高水平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科学制定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健全工作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构建以“六个一”(一个碳中和研究院、一个碳中和产业园、一个碳中和产业基金、一个碳中和智库、一个碳中和交易平台、一个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为实施路径的碳达峰碳中和“韶关模式”,全力打造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统筹抓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等优化调整,加快工业企业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需要山水而不污染山水的产业。

三是以更大力度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立足韶关丰富的生态资源、文旅资源,发掘利用好森林旅游、康养、科普、研学和生态的综合价值,大力发展生态康养、文旅产业和林业经济、林下经济,统筹抓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让“绿色颜值”和“金色产值”共生共赢。

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走在全省第一方阵

南方日报: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部署。韶关如何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典范?

陈少荣:韶关是全省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人均土地资源和耕地资源均居全省地级市第一位,已形成优质稻、蔬菜、竹子、水果、畜禽、优质鱼六大主导产业,现有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5个、数量全省第一,17种地理标志特色优势品牌,“善美韶农”品牌越来越响亮,加上紧靠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优势,发展现代农业、推动乡村振兴大有可为。接下来,韶关将立足自身优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3510”工程(三项重点工作、五大改革、十大行动),持续推动韶关乡村振兴走在全省第一方阵。

一是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建好用好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擦亮“韶关兰花”“韶关珍果”“韶关茶”“韶关食用菌”等区域公用品牌,抓住“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布局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预制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乡村旅游、数字农业等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发挥乡村振兴车间就业带动作用,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让老百姓的生活步步高、喜洋洋。

二是建设魅力特色乡村。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打造富有粤北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引领,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突出本土历史人文和乡土特色,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特色民居,把挖掘原生态乡村风貌和引入现代元素结合起来,打造具有韶关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三是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坚持党建引领,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前沿哨所”作用,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各类乡村组织的领导,坚决占领基层各个角落、各个阵地。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法治教育,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培育崇德向善、邻里和睦、勤劳致富、共促发展的文明新风。

01-10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