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计高质量发展】

重视人才引育、推进产教融合,代表委员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献策

全媒体记者 何宁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强国必先强教,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

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广东如何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对此,来自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去年2月,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南科大”)成功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高校,成为我国大学中最年轻的“双一流”大学之一。创校只有12年的南科大,为何在如此短时间内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看来,重视对人才的引育至关重要。“一流大学建设需要一流人才,我们引育了包括菲尔兹奖获得者等在内的一批优秀科学家,产出了一批原创性科研成果。”薛其坤说。

“引才是为了更好地育才。”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实验中学(以下简称“省实”)党委书记、校长全汉炎表示,优质师资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从2019年开始,省实每年都会引进数十名清华北大等名校毕业的博士。在2019年,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也批准在省实设立“基础教育研究博士工作站”,这是广东省第一家在中学设立的博士工作站。

近几年,广州不少中学更是组团到名校“抢”优才。“用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这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全汉炎说,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培养一批领军和顶尖人才,“博士教中学生的好处,不在于他们的博士头衔,而在于他们的博士气质——有视野、有热爱、有定力。”

培养高质量“未来”人才

现代化建设需要人才支撑,重点之一就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国家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很大程度上要靠大学去培养,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需要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薛其坤表示,近两年,南科大成立了约10个校级科研机构,不但充分激发师生自主创新能力,还进一步发挥团队攻关优势。

在科研模式的探索中,南科大采取了比较灵活的“长聘准聘”制度,为年轻教师提供了和有经验教师一样的研究资源与科研经费,年轻教师来了就能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培养人才。

今年参加全国两会,全汉炎也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相关建议。“基础教育重在早期的发现和培育,特别是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坚定发展方向,为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全汉炎以省实为例谈到,省实目前已经创建了初高中贯通衔接式学科竞赛培养体系,让一批优秀学子尽早脱颖而出。学校还组建了领跑者战队,不仅包括学习成绩优异者,还包括学科竞赛、体育和艺术的尖子生。

“我们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了个性化‘赛道’,人人都可以做自己‘赛道’的领跑者。我们重视激发学生对基础学科和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未来的人才支撑。”全汉炎说。

走好开放办学发展路子

“学校培养的人才要对社会有贡献,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全国政协委员、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李丽娟建议,充分发挥企业和高校联合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作用,推动学校和优质企业在人才交流与培养、技术咨询与服务、产业学院等方面进行多模式探索、深层次合作,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发展,走好开放办学、合作双赢的发展路子。

记者了解到,当前,广东高校与企业共建的研发机构有1491个,合作纵向科研项目立项1081个,立项金额超过10亿元。45所本科高校建有218个产业学院,本科生培养规模超4.6万人,直接服务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李丽娟说,越来越多大学打开大门、融入社会,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自己的繁荣,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产教融合也是职业教育服务“制造业当家”的内在要求。全国政协委员、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德兆建议,要大力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将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的主阵地,同时要加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和激励力度,“调动企业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全面推进产教融合向下扎根,培育高质量技能人才。”

03-10 0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