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20多岁天天996 35岁会被边缘化
【委员:20多岁天天996 35岁会被边缘化】2025年3月5日,全国两会盛大召开,各界代表委员齐聚一堂,共商国是。全国政协委员蒋胜男在会议期间发表重要言论,直指当前职场热点——“996工作制”对劳动者身心健康及职业发展的严重影响。蒋胜男委员通过深入调研发现,“996工作制”(即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9小时以上)已导致众多劳动者在35岁左右出现体能透支现象。她连续两年提出提案,呼吁“保障8小时工作制”,为劳动者争取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权益。“如果你在刚毕业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天天‘996’,那么你到35岁,体能是跟不上的,就会被边缘化。”蒋胜男委员在发言中强调,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模式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身体健康,还对他们的职业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谈及当前的就业环境,蒋胜男委员指出,“35岁歧视”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她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从公务员招考年龄限制切入,逐步放宽年龄要求,向社会释放积极信号。目前,部分省份已经响应这一号召,将公务员招考年龄放宽至40岁。蒋胜男委员表示,“逐步松动”比“一刀切废除”更现实、更可行。
她解释说,即使放宽年龄限制时附带一定条件,也能逐步传导出“年龄不是铁门槛”的价值观,促进职场环境的公平与包容。
此言论一出,立即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许多网友纷纷表示支持蒋胜男委员的提案,认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打破年龄歧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总结而言,蒋胜男委员的发言不仅揭示了“996工作制”对劳动者身心的严重损害,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她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劳动者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健康、可持续的职场环境。让我们期待更多代表委员在两会上发出这样的声音,为推动社会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同时,基层治理这一领域始终是蒋胜男心头的牵挂。她深感忧虑地指出:“过去,群众有事都是直接打电话到办公室,可现在,微信群、钉钉群满天飞,24小时没日没夜地呼叫不停。更有甚者,一些单位还煞费苦心地推出自己的APP,为了那虚无缥缈的点击率,单位和单位之间、部门和部门之间展开了无休止的恶性竞争。基层工作人员被这些繁琐的要求压得喘不过气来,整天忙于应付上级领导的各种指令,真正用来服务老百姓的时间反而被大大挤压,这长此以往,干群关系怎能不受到影响?”
在这两年忠实履职的过程中,蒋胜男没有坐视不理,而是积极行动。她通过社交媒体广泛征集基层公务员的反馈意见,收到的信息琳琅满目,但其中“政出多门、报表口径随意变更”的问题如同刺眼的荆棘,屡屡被提及,成为基层工作的普遍痛点。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自2024年两会之后,蒋胜男欣喜地察觉到了基层治理的新变化。多地开始痛定思痛,取消了那些冗余无用的打卡制度,整合了繁琐复杂的检查流程。蒋胜男感慨万分地说:“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推进,但至少现在我们已经撕开了一道口子,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这让我们更加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基层治理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蒋胜男委员在全国两会上的发言,无疑是一记重锤,直击当前职场痛点——“996工作制”与“35岁歧视”,同时,她对基层治理的洞察也引人深思。其提案不仅体现了对劳动者权益的深切关怀,更是对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刻思考。
首先,关于“996工作制”的批判,蒋胜男委员的发言直击要害。这一工作制度,以牺牲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换取短期的经济效益,无疑是饮鸩止渴。长期的高强度工作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更扼杀了他们的创新力和职业发展潜力。蒋委员提出的“保障8小时工作制”,是对劳动者基本权益的捍卫,也是对社会长远发展的负责。这一提案的提出,无疑为那些饱受“996”之苦的劳动者带来了一丝曙光。
然而,反对者可能会认为,“996工作制”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是企业追求效率的合理选择。但此观点忽视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和身心健康,长远来看,一个疲惫不堪、缺乏创新力的劳动力市场,将如何支撑起一个国家的持续发展?因此,保障合理工作时间,不仅是对劳动者的尊重,更是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
再来看“35岁歧视”问题,蒋胜男委员提出的从公务员招考年龄限制切入,逐步放宽年龄要求的建议,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这一举措不仅能打破年龄歧视的坚冰,还能向社会传递出“年龄不是铁门槛”的积极信号,促进职场环境的公平与包容。事实上,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职场经验的日益重要,年龄不应成为评价劳动者价值的唯一标准。
对于基层治理的问题,蒋胜男委员的洞察同样深刻。她指出的“政出多门、报表口径随意变更”等痛点,是基层工作人员面临的现实困境。这些冗余的打卡、检查流程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资源,还损害了干群关系。而多地取消冗余打卡、整合检查流程的新变化,无疑是对这一问题的积极回应。但减负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持续推进,才能真正为基层工作人员减负增效。
综上所述,蒋胜男委员的提案与观察,不仅是对当前社会问题的深刻揭露,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积极引导。她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社会现象的多元视角。我们应当正视“996”文化对劳动者健康的侵蚀,打破“35岁歧视”的枷锁,同时推进基层治理的现代化,让科技真正成为提升效率、服务群众的助手,而非新的负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健康、可持续的社会发展环境。
以上就是【委员:20多岁天天996 35岁会被边缘化】有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