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停滞 乘客破窗透气被民警带走
【列车停滞 乘客破窗透气被民警带走】7月2日20时28分许,沪昆铁路浙江金华东孝站发生一起货物列车与旅客列车侧面冲突事故。金温地方铁路公司一列货物列车因停车不及侵入下行正线,与正常行驶的K1373次旅客列车机车发生碰撞,导致客车机车前台车脱线。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因列车滞留期间车厢内通风中断、气温飙升,一名乘客因破窗通风被民警带走,引发公众对紧急避险与法律责任的激烈讨论。据上海铁路局金华车务段通报,事故发生后,K1373次列车在距离金华站约10公里处停滞近3小时。乘客王先生回忆,列车于20时20分左右突然断电,空调停运,车厢内仅剩应急灯微光。“气温至少38℃,几百人挤在密闭空间里,呼吸都困难。”他描述道。现场视频显示,多名乘客脱去上衣,有人用纸巾捂住口鼻,一名老人因中暑被搀扶至其他车厢。乘客李先生补充称,列车员曾两次解释“故障正在抢修”,但拒绝打开车门通风。“有人说要砸窗,乘务员劝阻说‘危险’,但没人听。”22时45分许,3号车厢一名黑衣男子手持安全锤连续击打车窗,玻璃碎裂后,热风裹挟着细小玻璃碴涌入车厢。工作人员立即用身体遮挡破窗处,防止乘客靠近,并疏散周边人群。列车于23时27分换挂机车恢复运行后,黑衣男子在金华站被民警带走。这一情节在网络引发热议:部分网友认为其“为救众人性命不得已而为之”,另一些人则质疑“破坏公共财物应担责”。上海铁路公安局金华车站派出所工作人员回应称,案件仍在调查中,“将根据乘客行为动机、现场险情程度及后果综合判定”。据《民法典》第182条,紧急避险需满足“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措施”“未超过必要限度”三要件。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分析:“若铁路部门未及时采取通风、供水等措施,乘客面临中暑、缺氧等现实危险,破窗行为可能构成紧急避险;但若已提供基本救助,乘客仍故意毁财,则需承担民事赔偿甚至行政责任。”
事故调查显示,货物列车司机因操作失误导致停车位置偏离,侵入正线是直接原因。但乘客更关注铁路部门滞留期间的应急处置:多名乘客证实,列车员仅向老人、儿童发放免费矿泉水,未启动应急通风系统或开放车门。“按《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列车因故障停车超20分钟应开启车门通风,但现场未执行。”乘客张女士指出。
金华市气象台数据显示,7月2日当地最高气温达39℃,事故发生时车厢内实测温度超过40℃。医学专家提醒,密闭高温环境可能引发热射病,死亡率超50%。尽管铁路部门最终换挂机车恢复运行,但部分乘客因晚点错过后续行程,需自行承担改签费用。12306客服表示,目前仅对长沙站至终点站的乘客退还部分票款,无其他补偿。
事件中,83%的网友在社交平台投票支持“乘客无责”,认为“生命权高于财产权”;但法律界人士提醒,紧急避险的认定需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付建律师建议,铁路部门应完善应急预案,例如在车厢配备便携式通风设备、明确安全锤使用规范,避免乘客“被迫违法”。
上海铁路局7月3日发布整改措施:一是强化司机培训,杜绝正线停车失误;二是为所有列车增配应急通风风扇,确保断电后30分钟内启动;三是在12306APP增设“应急指南”专栏,指导乘客在极端情况下合法自救。7月3日晚间,广州铁路公安局怀化公安处通报称,经调查,黑衣男子行为属紧急避险,未造成人员伤亡或其他列车损坏,对其批评教育后已放行。但铁路部门仍需面对更深层追问:如何平衡运输安全与乘客生命权?当机械故障与极端天气叠加,应急体系能否经受住“38℃高温+3小时滞留”的考验?目前K1373次列车已恢复正常运行,但车厢内那声玻璃碎裂的巨响,仍在提醒公众: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对生命的敬畏与保障,永远是运输行业的第一准则。
以上就是【列车停滞 乘客破窗透气被民警带走】相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