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入伏第一天几月几日?我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根据农业生产的时间有了三伏天的划分,古人对入伏的时间有着丰富的诗歌描写。那么,三伏天的起源由来是什么呢?说到夏季炎热的标志,那就当属“蝉鸣”了。你脑里是不是已经出现了一幅夏季蝉鸣的景象。那么,古人对夏季入伏有什么感触呢?古人写了哪些入伏的诗?有关三伏天的古诗又有哪些呢?

三伏天的起源由来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

按阳历计算则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时我国大部地区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伏天的说法据说历史相当久远,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

唐人张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古代伏天时跟其他节令一样,民间传承着很多食俗。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小暑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

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07-11 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