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简介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于南北朝后朝,历经唐、五代、宋、元朝,始终是西域地区的佛教中心之一。唐代时称“宁戎窟”,后改名为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现在已编号的石窟有77个,其中尚存残余的壁画有40余幅,壁画总面积约1200余平方米,是吐鲁番地区现存洞窟最多,而建筑形式多样,壁画内容最丰富,雕刻工艺最精湛的一个石窟群。

壁画内容主要以大型立佛画像为中心的“佛本生经变”故事画、佛教故事画、因缘故事画以及千佛像等,目的是颂扬佛法,供善男信女礼拜瞻仰。

回鹘高昌是该石窟群最繁华的时期。公元13世纪末,高昌王室东迁甘肃永昌,加之伊斯兰教传入吐鲁番后,佛教渐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随之衰落,在异教冲突中遭到毁坏,壁画人物的眼睛全部被挖掉。本世纪初,又屡遭不良洋人盗劫破坏,雪上加霜,面目全非。尽管如此,劫余的佛座依然精致,残余的壁画多采多姿,仍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文化艺术宝库。

景点导览

目前还能观赏到的佳作,比如:

1、第33窟后壁残存的“弟子举哀图”和“比丘举哀图”,面目表情刻画生动,富有鲜明的个性,是难得的艺术佳品。

2、第16窟的“伎乐图”中的古代乐器“小忽雷”的形象逼真,造型独特,画面上人物众多,有观赏表演的,也有演出者,这些人的表情多样,肢体语言丰富,有的演奏乐器,有的如醉如痴,有的手舞足蹈,有的翩翩起舞,有的交杯推盏。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3、第17窟,“地狱变”的壁画。刻画阴森恐怖,形形色色、奇形怪状的鬼面,观后不寒而栗。

这些壁画均为目前中国佛窟中所罕见。

柏孜克里克石窟形制有两种:多数洞窟在崖壁立面上直接凿成,有的在洞窟前加砌土坯前室;个别洞窟则用土坯垒砌。这两种形制,为银山以西各窟所未见。

© 2024 LMLPHP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耗时0.066894(s)
2024-11-01 08:08:20 1730419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