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总督署-LMLPHP

景点简介

直隶总督署位于保定市繁华的市中心地带,是清代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也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

直隶,因其直接隶属京师而得名。清王朝问鼎中原后承袭明制,在全国继续推行行省制度,地处京师附近的北直隶被改为“直隶省”。清初所设置的直隶省,至光绪年间,其辖区包括今河北、北京、天津和山东、山西、河南、辽宁、内蒙古的一部分。明代临时性的军事官职“总督”,逐渐成为清代地方最高军政长官,乾隆年间督抚制度日趋成熟后,直隶总督因直隶省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名列全国八督之首。

直隶总督权重位显,集军事、行政、盐务、河道及北洋大臣于一身,其权利已大大超过直隶省范围。因直隶地处京畿,拱卫京师,稍有动乱,便会危及朝廷,故直隶总督一衔非重臣莫属。

保定直隶总督署原建筑始于元,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启用。从雍正二年直至宣统三年共187年的历史中,这里共经历了总督74人、99任,他们多为朝中重臣,方观承、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都曾在此留下了痕迹,也因此这儿有着“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的美名。

景点导览

直隶总督署严格按照清制修建,为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筑群,东西长130米,南北220余米,以两条南北向的更道为界将建筑分割成中、东、西三路。

主体建筑在中路,主要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等。东西两路则为一组辅助性建筑,包括花厅、幕府院、内箭道、花园等,这些建筑均为布瓦顶、小式硬山建筑,所有房舍都用青砖建成,其柱采用黑色,其廊虽有彩绘,却无豪华装饰,主要是因为天子脚下,不可过于张扬华丽,整个建筑群古朴大方、浑然一体,威严凝重。

总督署的黑色三开间大门,坐北朝南,位于1米高的台阶上,大门上方正中悬一匾额,上书“直隶总督部院”。大门外还有一组封闭性的院落,由东西班房、东西辕门、鼓亭、乐亭、照壁、旗杆等组成。大门前对称的两根旗杆由民国年间直鲁豫巡阅使曹锟初建,各高33.6米,为全国古建旗杆之最。

跨过仪门算是正式进入了府内,旧社会官衙的第二重门称为仪门,是主人迎送宾客的地方。封建时代不同品级的官员相见,有着繁杂的礼仪程式,一般与总督级相当的文武官员来署,总督出仪门迎接共进大堂;而下属官员,只能走仪门两侧的东西便门,文官走东,武官走西。

跨过仪门,首先见一“公生明”牌坊(也称戒石坊)乃出自黄庭坚之手,每当职官升堂之时,面对此坊,戒铭时时在目,告诫如徇私枉法,天理难容。

总督署大堂,五开间,是总督署的主体建筑。大堂正中有屏风一座,屏风中间绘有丹顶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象征一品文职大员。屏风上悬挂的“恪恭首牧”匾,为雍正皇帝的亲笔御书,是雍正帝御赐直隶总督唐执玉的。室内陈列的公案桌、诰封架、职衔牌、万民伞和车轿等物品,是总督的办公用品和出巡仪仗。该堂是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

直隶总督署-LMLPHP大堂明柱上悬挂着醒目的抱柱联,其中有直隶总督李鸿章70大寿时光绪皇帝及慈禧皇太后所赐的联匾,分别是:“圭卣恩荣方召望,鼎钟勋富文年”,横批:“钧衡笃祜”;“栋梁华夏资良辅,带砺山河锡大年”,横批:“调鼎凝厘”。此外还有曾国藩任直隶总督时所写的对联:“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大堂东西两侧的厢房,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房,是署内书吏办公的地方。

继续朝里走,来到二堂,二堂又称“退思堂”、“思补堂”,是总督日常办公和接见外地官员的地方。东侧室为议事厅,西侧室为启事厅,是总督与幕僚议事之所。二堂呈四合院形制,布局严谨,堂内悬有“政肃风清”匾额,正中竖一木雕三扇座屏,中间雕有麒麟,象征一品武职大员。

再接着便来到了三堂,也称为官邸,这里是总督的书房,历任总督习经练字、著书立说,主要就在这里。直隶总督曾国藩在这里给莲池书院的学子们写下了著名的《劝学篇示直隶士子》。三堂内的摆件均为当年李鸿章所用真皮,其中三堂的右侧的墙上还挂有李鸿章的后代所捐其画像。

往后走是四堂,又称上房,这里花木繁茂,是总督及其家眷生活居住的地方。而四堂内所挂“寿”字,乃慈禧太后亲笔所书。

© 2024 LMLPHP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耗时0.034010(s)
2024-05-03 12:26:15 1714710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