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简介

田螺坑土楼群是汉族民居建筑的杰作,位于福建省南靖县西部的书洋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为黄氏家族聚居地。田螺坑土楼群坐落在海拔787.8米的狐岽山半坡上,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椭圆形的文昌楼组成,均保存完好。住户均为黄氏族人。土楼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汉民族独有的建筑艺术瑰宝。

四座圆楼簇拥着一座方楼,像是一朵怒放的梅花,美妙绝伦,璀璨夺目,又像是一支气势磅礴的五重奏交响曲,在青山秀水间激越地奏响。

公路随着山势蜿蜒而下。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田螺坑景观魔术般地不断变幻,圆楼时而在前时而退后,方楼时而隐蔽时而暴露。来到坡底公路上,抬头往上一看,田螺坑土楼群犹如布达拉宫横空出世,巍峨耸立,庄严肃穆,在阳光下一派金碧辉煌。这四座圆楼的建造者以顺地势增减一层屋柱高度的方法,成功地在第二层取得了平面,大大方便了居住。

景点导览

进入田螺坑土楼群景区的大门,换乘景区内游览巴士,随车前行,车绕山行,抵达高处一观景点,由高往下俯瞰此景区内最著名最有特色的“四菜一汤”全景。四个圈是四盘菜,中间的方形土楼是那碗热腾腾的汤。旁边还有个普通楼房,可以当作筷架。五座楼依山而建,与层层梯田遥相呼应。

坐上景区巴士继续前行,渐渐靠近土楼群。旅行者来到土楼的门前,展开发现之旅。

田螺坑土楼群步云楼中间这座方形楼,就叫做步云楼,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取平步青云之意,寓子孙后代读书中举,仕途步步高升。此楼前低后高,天井分三级台阶,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设一部楼梯,意为四通八达。从门厅到后厅堂是层层而上,步步高升,跟振昌楼一样,楼内同样无水井,但是天井周围砌了一条水沟,供排水用。

文昌楼椭圆形土楼是文昌楼,建于1966年,取文运昌隆之意,它是目前唯一仅存的一座椭圆形土楼。文昌楼的大门由厚达10厘米的杉木门板及铁皮制作,非常牢固。大门厅是出入的通道和家人聚会、休息的场所。土楼的中心是露天大天井,房门和窗户都朝天井开,内外墙外长内短,房间的隔墙呈放射状,如柑桔一样,一瓣瓣围聚成一周,当地人称“斧头间”。逢年过节,土楼人会用门厅处的石碓打制糍粑,敬奉祖先,祭拜神灵,祈求来年丰收,与大门厅相对的是敞厅,这是土楼人家操办红白喜事的场所。文昌楼坐东北朝西南,高三层,每层32间。一层是厨房,二层用作仓库。

振昌楼右手边这座,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内堂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反映了“富不露白”的文化理念。振昌楼结构与文昌楼基本相仿,这里地势较高,找不到泉眼,特别将水井设在了楼外。

瑞云楼左手的是瑞云楼,建于1936年,坐落在五座楼的内隅,有藏风聚气之功,体现了含蓄吉顺的朴素观念。

和昌楼

始建于元末明初(约1354年),原为方楼但毁于战乱,现在的和昌楼是1953年在原址上重建的。

出了四菜一汤,又到一个观景台,此处的位置位于四菜一汤平行的对面,略有些仰视。沿着小溪缓缓散步前行,这就来到福建现存最古老的土楼“裕昌楼”,大名鼎鼎的“东歪西斜楼”。

裕昌楼被誉为“福建土楼之母”。它的外墙遍体斑驳,据记载裕昌楼始建于元朝中期,据说是一场技艺比拼而建起的楼。土楼由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修建,从三层开始,梁、楹、柱都从左向右倾斜,最大的倾斜角达到了15°,而第四层回廊的木柱又以同样斜度反方向从右向左倾斜。虽然楼歪歪,却异常坚固。而楼外小河人家的景致也是特别秀丽。

塔下村景区最后一景便是塔下村,张家祠堂。塔下村,从高处看,中间的河将两边的土楼群画成了一个阴阳八卦。塔下村以村古、景秀、水美、民朴与田螺坑村一起被评为首批15个“中国景观村落”之一。这里也是有名的长寿村。

© 2024 LMLPHP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耗时0.045864(s)
2024-05-09 18:08:09 171524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