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简介

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35个大熊猫保护区之一。位于大熊猫现代自然分布区狭长条状弧形带的中段,是岷山山系大熊猫B种群重要的栖息地。直接联系着岷山山系和邛崃山系两大大熊猫野生种群,是大熊猫生存和繁衍的关键区域和“天然走廊”。同时,它也是1997年经国务院审定发布并正式命名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北段的保护区,因其多样的地质构造(区内从元古界到第四纪地层均有显露),令其保存着原始的高山峡谷自然生态系统和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生物物种丰富,植被类型多样,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而保护区外围保护带南侧与岷江相邻,紧邻都江堰渠首工程。区内的主要河流有发源于虹口乡光光山南麓的白沙河和发源于龙池岗南麓的龙溪河,两河均属岷江一级支流,是境内常年性自然河,两河支流多发源于主河道两侧山坡,呈树枝状或伞状流入主河道。而白沙河漂流,现已成为人们来到都江堰市旅游休闲所不可或缺的娱乐项目。

景点导览

地质景观资源:保护区内的光光山脉是龙门山脉九顶山的旁支,峰峦连绵起伏,气势磅礴,构成一幅幅天然画圈。主峰更是都江堰市境内最高峰,为群山之父。山系中的大崩山、园包山、三交界、铁山包等山峰位于保护区实验区内,是不错的自然景观。坐落于西南角的龙池坪,是由龙溪河冲刷而形成的砾石滩。砾石滩上有各色动物造型的石头,也有像古代文物的甬形。有的卵石巨大,经水流的长年打磨,

表面光滑,躺于上,观看蓝天白云,心情十分舒畅。由于龙溪属季节性河流,春季呈现砾石滩景观,夏、秋季是河流景观,而到了冬季,则是雪景。不同季节,景致迥异。而这里众多的峡谷,有地瀑布飞泻、溪流湍急;有的峭壁千仞,怪石林立;有的山峦叠翠;峭壁挺拔。各具“风骨”的峡谷景致,让来此的人们不由慨叹大自然造物主的伟大。水文景观资源:保护区内森林茂密,不但有怪石奇异,更有溪流清澈、湖水幽幽。“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是保护区水体景观的一大特色。其中白沙河也是著名的漂流河段,有“西南第一漂”之称,在虹口旅游规划布局中,为虹口旅游发展轴。而龙溪的幽静宜人,又带给人们截然不同的韵味。夕阳西下,石匮流水穿越时空,倦鸟归巢,熊猫饮水河边,溶于这暮色苍茫中。诗曰:龙池湖上有龙溪,不作风涛涟又漪。冬去春来独自唱,熊猫嬉耍黄昏时。恰到好处地凸显了龙溪清幽怡人的自然环境。另外,白沙河可漂河段长24.2  km,一期开发的15.2 km漂流河段位于保护区外围保护带,规划二期的二郎旮漂流河段长9km,位于八角庙一带保护区实验区内。二郎旮漂流河段环境优美,水质更为清澈,并有二郎旮瀑布群,是开展探险性漂流和休闲舒适的观光漂流理想场所。人文景观:深溪沟地震遗址是“5·12”汶川地震四大遗址纪念地之一(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汶川地震震中纪念地、汉旺工业遗址纪念地和虹口地震遗迹纪念地)。长约3km的地段内有多处水泥路面、山坡地面被地震断层断错、拱曲变形和开裂,民房严重移位,树木随断层推覆体呈现不同角度倾斜,行驶中的汽车悬于高度倾斜的路面,给参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也让所有的炎黄子孙回忆起在灾难面前众志成城,重建家园的爱国情怀和民族凝聚力。休闲娱乐:虹口漂流素有“西部第一漂”之称,位于保护区外围保护带的白沙河,已开发的漂流河段长15.2 km。特色生态旅游线路:深溪沟-大水沟-阎王片峡谷地质、动植物科考、登山探险游。

© 2024 LMLPHP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耗时0.039144(s)
2024-06-10 18:43:05 1718016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