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85后”,要跟体操后辈们谈谈-LMLPHP

上世纪50年代,王绍鑫(右四)在北京学习时的照片。

这位“85后”,要跟体操后辈们谈谈-LMLPHP

◤王绍鑫与老伴儿。

本报记者 刘瑞平 

1958年,山东体操队正式组建,距今已经走过了60年。在这60年间,山东体操几代人不懈努力,取得了辉煌成就。

实际上,在山东体操队成立之前,山东省群众性体操活动就已经萌芽。由于体操有很强的专业性,所以当时体操开展的主要场所是大学、中学及中等专业体育学校,有些学校还成立了体操代表队,配备了专业体育教师。

据资料记载,1953年至1958年期间,全省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体操教练及体操教学人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少年体操运动员,这些运动员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运动会的体操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如孙丽珍在1956年第一届全国少年体操比赛中获得两项第一,栾石基在1956年第一届全国少年体操比赛中获吊环冠军等,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竞技体操运动的开展,为我省建立体操专业队奠定了基础。

王绍鑫就是这段岁月的见证者之一。

“别看我已经85岁了,你掰手腕不一定能掰过我!”王绍鑫握着记者的手,爽朗地笑了。

1953年,正在济南一中上高二的王绍鑫,因为身体素质好被省体委选中,开始进行正规的体操训练,与他一起被选中的,还有他的同学刘曰忠,而他们的教练,是当时大有名气的黄有为。

虽然是业余训练,但王绍鑫和他的伙伴们一直都是非常认真地对待。“说实话,那时候还是更注重学习文化课,一门心思地想着考大学,因为一家人都指望我考上大学,改变家庭现状。”王绍鑫说。

老家齐河的王绍鑫,与那时的大多数老济南一样,条件非常艰苦,靠父亲卖菜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但再艰苦的环境,也阻止不了一个好动的少年追求快乐的心。

“那个时候,一提起‘勺子’这个外号,我们周围的人都知道,反而是我的名字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我经常跟小伙伴们一起踢小皮球,我踢出来的球像勺子一样会拐弯。”提起当年的事情,王绍鑫笑得很开心,而与他青梅竹马的老伴在一边也笑了:“当时‘勺子’真是太有名了。”

王绍鑫所说的小皮球,就类似于现在的足球,能踢出“勺子”,除了天赋,还得苦练,而他们那一代人最不怕的就是吃苦。

入选体操队后,王绍鑫和刘曰忠一边训练,一边打小工,用挣的钱增加营养。干小工很累,挣钱也不多,干完了活又脏又累,就到游泳池里去游泳,由此形成了游泳的习惯。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王绍鑫一直坚持冬泳,直到近些年才停止。

体操训练并没有影响到学习,1954年,王绍鑫和刘曰忠一起考入了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并成为学院体操队的队员,以他们为主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体操队也成为大学体操的一支劲旅。1956年,由北钢和北体组成的北京大学生队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少年体操赛,刘曰忠获得了全能亚军。

1959年,王绍鑫大学毕业,分配到山东省冶金厅,之后又去莱芜铁矿工作。多年的体操训练,形成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反应能力,这对王绍鑫的工作也有很大帮助。“我统计了一下,大概有十几次在工作中遇到过危险,但我凭借体操的基本功化险为夷,有时候抓住一个突起,有时候踩住一块石头,都可以坚持很久,躲过危险或者等待救援。”

因为与体操的不解之缘,如今退休多年的王绍鑫依然非常关心体操,每逢有体操比赛,他都会观看电视直播。在他看来,与他们那个时候相比,现在的体操动作难度越来越大,但很多选手太注重难度而忽略了美。“我们那个时候练体操,教练都是自己花钱买票请我们去看电影《天鹅湖》,为的就是让我们体会动作之美、韵律之美,美是体操非常重要的特征。”

当然,王绍鑫最关心的还是山东体操:“我们山东出了很多优秀的体操选手,你看张成龙的动作,多漂亮!我跟几个老体操队员商量好了,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去跟这些年轻队员聊聊。”

从萌芽到崛起,无数的体操人无私奉献,见证了山东体操的发展,也推动了体操事业的前进。60年来,正是因为一代代体操人不断传承,山东体操一直保持着高水准发展,这实在是一件幸事。

01-28 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