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媒体记者 陈亮 实习生 朱伊琳 通讯员 华轩

图/全媒体记者 林桂炎

4月22日(农历三月初三),以“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为主题的癸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省新郑市黄帝故里庄重举行,黄帝故里园区时隔三年以崭新面貌亮相于全球华人面前。记者了解到,该园区提升工程于2020年5月全面启动,其中园区的详细规划、建筑设计、园林景观等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届梁思成奖获得者、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何镜堂领衔团队完成,致力于将黄帝故里打造成“全球华人拜祖圣地,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实现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打造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何镜堂院士领衔黄帝故里园区提升工程-LMLPHP

何镜堂院士 全媒体记者 林桂炎 摄

使园区呈现“中国气派、文明力量、时代格局”

《史记》中曾经出现“黄帝采首山铜”及“轩辕有土德之瑞”的历史记载。何镜堂介绍称,为了体现历史的延续传承,故里园区主体建筑主要使用了紫铜和黄色花岗岩这两种类型材料。据统计,整个黄帝故里园区提升工程,共使用了超过十万平方米的紫铜板,和超过十万吨的黄色花岗岩。

“越是简单的材料,越能体现厚重感、历史感和古朴感,园区改造所使用的材料很简单,没有太多复杂的设计。”何镜堂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园区以“大巧若拙、自然成器”为设计理念,使用铜和黄色花岗岩这类厚重材料,是为了体现建筑的永恒性、纪念性、神圣性,创造出千年永固、永世流传的经典中国式殿堂建筑,凸显黄帝故里是中华民族神圣的拜祖圣地。“我们希望大家在园区所到每一个空间,都能心怀同根同源的崇敬感,并自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起来。”

何镜堂进一步指出,“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生生不息,从未中断,靠的就是文化,而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源头之一。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核心概念,比如从黄帝开始的‘自立自强、厚德载物、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等概念。所以我们的建筑也应该体现这种精神,通过空间序列把这种文化的张力凸显出来。”

何镜堂院士团队成员陈子坚介绍,“整个园区位于旧城中心,有很多历史文化遗存,例如故里祠、接旨亭、古轩辕桥等,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又陆续发现了很多从东周到明清各个时期的文物,比如东周的车马坑、北宋的官窑、明清的县尉署等,虽然设计周期很短,但团队对这些文物与遗迹均作了原址的保留和展示设计。”

据了解,故里园区建筑并不呈现某一具体朝代的风格,而是对中国传统建筑与当代建筑融汇并蓄,何镜堂总结说,“我们主要是根据对中华文化的感受和理解,让每一部分的建筑设计做到古代与现代相结合,总的来说,可以用‘中国气派、文明力量、时代格局’这12个字来概括。”

面对全新开放的黄帝故里园区,何镜堂为顺利完成园区提升工程而感到欣慰。“黄帝是我们的祖先,所以团队深知肩上承担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从始至终都心怀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崇敬心去推动项目展开。”

打造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何镜堂院士领衔黄帝故里园区提升工程-LMLPHP

打造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何镜堂院士领衔黄帝故里园区提升工程-LMLPHP

打造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何镜堂院士领衔黄帝故里园区提升工程-LMLPHP

打造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何镜堂院士领衔黄帝故里园区提升工程-LMLPHP

打造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何镜堂院士领衔黄帝故里园区提升工程-LMLPHP

黄帝故里园区 受访者提供

七大景观开启“寻根之旅”

在何镜堂看来,建筑的重大任务之一是记录时代,建筑需符合“两观三性”建筑理论体系框架,即建筑设计要有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无论是黄帝故里园区,还是其之前的代表作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澳门大学横琴岛新校区、南海会馆、侵华日军第731 部队罪证陈列馆、广州海心桥均符合这一特点。“这些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记录了时代的发展变化,是对历史和时代的交代。”

据介绍,全新的黄帝故里园占地40公顷,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从南到北主要分为七大景区,其中能够体现中华文化元素与概念的建筑细节随处可见,每一处景致都是对“根”的探寻。

其中,故里广场作为黄帝老家的“前客厅”,以黄河“几”字弯水景造型为主线,黄帝宝鼎、牌坊中轴布局,展示新郑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变迁,唤起人们对老城生活的美好回忆;寻根门作为千家百姓归宗之门,是海内外华人前来故里园区拜祖的第一站,何镜堂表示,寻根门并没有使用常见的斗拱,而是从传统牌坊中提取意象,使用685根椽子交叠,象征了华夏儿女团结一体组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同心广场内圆外方,蕴含中国传统理念,中心积石起坛,礼天拜祖,正中铺设天心石,环砌九块石板,以九九之数向外每环增加九块,合计九环表最高尊崇;故里祠为国家文保单位,始建于汉,修葺于明清时期,如今在完整保护并展示明代轩辕桥的基础上加以新建;拜祖广场的轩辕殿即为初祖圣地,中央金顶反映了黄帝降生时的灿烂星象,拜祖长廊共有56间,象征五十六个民族的血脉相连;轩辕丘以背靠轩辕殿的39米主峰为枕山,以一主四从的山势环抱轩辕殿;黄帝文化花园区以五行万物的种植理念,与轩辕丘一道形成山环水抱的总体景观布局,并体现中华文明所追求的“生生不息,自然和谐”之美。

何镜堂告诉记者,黄帝故里拜祭活动每年都未中断,加上此前的疫情影响,这为园区改造带来了一定难度。他带领团队在短短3个月内迅速敲定设计方案,并将园区改造工程合理分期——第一期聚焦中轴主体路线,第二期再逐步建造周边的纪念馆等建筑。另外,在改造过程中,还需克服运输难题,“项目改造所需的石头最大的有数十吨重,总量也非常大,运输、安装都很有难度,而且也不能返工,团队的密切协作为项目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何镜堂表示。

近年来,在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影响下,海内外中华儿女每年都会在“三月三”期间自发举办同拜活动,表达华人对“根脉所系、魂魄所依”的黄帝故里永恒的牵挂,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祝福。

04-23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