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刀阔斧、披荆斩棘。8月1日,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31条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发布了《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以下简称“28条举措”),出台五个方面28条举措,推动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

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民营经济数量最多的省份,广东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方面也在发挥“排头兵”作用,多管齐下为企业破解“老大难”,相关专家、企业负责人认为相关措施还需加大力度,帮助很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破除壁垒 使民营经济营商环境更公平 拓展新赛道

中共中央、国务院的“31条意见”明确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28条举措”就把促进公平准入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首要方面,而广东省也为更多优秀民营企业成长搭建了更大的“舞台”。

“28条举措”第1条就提出,在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中,选取具有一定收益水平、条件相对成熟的项目,形成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的重大项目清单。通过举办重大项目推介会、在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上开辟专栏等方式,向民营企业集中发布项目信息,积极引导项目落地实施。各地区对照上述举措,形成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的项目清单并加强推介。“28条举措”第3条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牵头承担工业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基因和细胞医疗、新型储能等领域的攻关任务。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8条举措出台 广东多管齐下为企业破解“老大难”|粤制造 粤信心-LMLPHP

大疆的植保无人机业务增速迅猛在这方面,广东省更是“走在前列”。今年6月,广东省发改委公布2023年面向民间资本推介示范项目和应用场景此次推介的示范项目共计101个,总投资2394亿元,包含基础设施项目44个、总投资1921亿元,产业项目18个、总投资282亿元,科技创新项目21个、总投资39亿元,社会民生项目18个,总投资152亿元。

此次推介的应用场景共有56个,总投资估算110亿元,涵盖智能制造、新型消费、智慧能源、社会民生、农业等13个领域,均聚焦“十四五”规划谋划的重点领域和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为企业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数字孪生、虚拟数字人、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元宇宙等前沿创新技术方案落地提供了真实应用场景机会,为广大民营资本拓展“新赛道”。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8条举措出台 广东多管齐下为企业破解“老大难”|粤制造 粤信心-LMLPHP

今年6月,深圳文博会上广东广播电视台的虚拟制作展位能否做到对民营经济一视同仁、甚至更加倾斜,这是地方营商环境优越与否的重要体现,广东在促进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时,十分注重“链主企业”带动“链上企业”,广州等多座城市通过“链主制”,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应用场景。

“作为一家扎根在广州番禺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过去几年,广州市、番禺区相关部门很注重为我们介绍处于产业链条上或者跨界的一些优秀企业,为企业拓展新赛道、带来新机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州超音速人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俊峰告诉广东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民营企业来说,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不仅可以获得更多市场机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而且还能够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持续活力和创新动力,进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他指出,总体来看,“28条举措”条条务实管用,能够有望有力地解决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特别在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方面,官方将会进一步加大典型案例排查、归集、通报、约谈和整改力度,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准入难题,为民营经济长远健康发展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

但宋清辉也坦言,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一些“顽疾”仍需扫除。他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在各地经济调研的过程中也发现,仍然有企业反映,在地方开展各项业务时,往往会遇到要求设立分公司等形式的准入障碍,而此前,从国家到地方已三令五申不得强制要求企业在本地设立分支机构,凸显出破除市场准入壁垒的决心,也让民营企业在遇到相关问题时有了处置的依据。

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也认为,应确保政府采购项目中,民营企业有更高的参与率,并进行年度检查是否有故意歧视民营企业倾向。

强化要素支持信贷倾斜、税保联动给出“救命钱”

对广大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信贷往往是生死攸关的资金来源,发挥着“金融活水”的作用。“28条举措”中要求扩大民营企业信用贷款规模,而广东省今年社会融资也在加大向民营企业倾斜,专家认为这是“救命钱”,企业则希望“银行对我们好一些”。

“28条举措”提出,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金融监管总局三部门组成责任单位,延长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期限至2024年底,持续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引导商业银行接入“信易贷”、地方征信平台等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强化跨部门信用信息联通。扩大民营企业信用贷款规模。有效落实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制度。

而在7月25日举行的2023年上半年广东省金融运行形势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对外披露,今年上半年广东保持了金融总量合理充裕,有力地支持广东经济企稳向好。今年上半年,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2万亿元,占全国增量比重10.4%。

在这其中,制造业、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增量刷新历史新高。截止6月末,广东制造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5514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5770亿元,绿色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7262亿元。

从贷款期限结构来看,上半年广东中长期贷款大幅增加。以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为例,6月末,广东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2.6%,先进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5.3%,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4.8%,到6月末,广东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4.06万亿元,同比增长27.6%;贷款户数340万户,同比增长20.6%。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8条举措出台 广东多管齐下为企业破解“老大难”|粤制造 粤信心-LMLPHP

上半年广东中长期贷款大幅增加“希望银行能够对我们好一点。”近期,广东网络广播电视台记者走访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时,企业负责人不止一次提到了这一诉求,一家在基建产业赛道上的“隐形冠军”企业就诉苦,由于受到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企业应收账款回流状态没有改善,个别银行不再续贷,让企业面临“生死考验”。

在彭澎看来,现在民营企业急需贷款的支持,由于疫情影响,可能要“借新还旧”,这必须有信用贷款的支持,这是救急的措施。他建议,银行等部门可直接出台对民营经济更好的措施,在信贷政策上,对过往信用好、经营前景好、产品和服务适销对路的企业可以“借新还旧”,度过难关。

此外,广东拥有众多出口企业,“28条举措”提出,由国税总局为责任单位,持续确保出口企业正常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间在6个工作日内,将办理一类、二类出口企业正常出口退(免)税的平均时间压缩在3个工作日内政策延续实施至2024年底。更新发布国别(地区)投资税收指南,帮助民营企业更好防范跨境投资税收风险。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8条举措出台 广东多管齐下为企业破解“老大难”|粤制造 粤信心-LMLPHP

南沙港四期自动化码头2022年以来,俄乌危机、通货膨胀,广东很多面向出口市场的民营企业面临空前的“收款难”,货款收不到,直接影响出口退税的办理。广州、佛山等省内多地税务部门由此积极落实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等十部门联合制发的税务支持政策,推出“税保联动快赔快退”、“极速办”出口退税等管理服务,起到了帮助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出口企业降低贸易风险、保障收汇安全,助力外贸出口企业快速发展。

优化服务 加大力度为中小企业“回血”+“减负”

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欠款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28条举措”直指要害,要求加大对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的清理力度,而在今年2月,广东省工信厅也推出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投诉处理工作管理办法(暂行),为民营企业“回血”,就是为企业发展“减负”,是优化涉企服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重要体现。

“28条举措”第四部分提出优化涉企服务,提出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支持各地区探索以不同方式服务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等数字化手段提升惠企政策和服务效能,多措并举帮助民营企业解决问题困难。

其中第22条,提出由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审计署、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组成责任单位,加大对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的清理力度,重点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审计部门接受民营企业反映的欠款线索,加强审计监督。

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被拖欠账款,并非个案,其中有关联的更不乏国有企业甚至是央企。前文所属的省内某“隐形冠军”企业就曾向有关部门“投诉”,今年截止5月底,被作为“资金链主”的央企拖欠应付款项达到4亿元,其中近2亿元拖欠超1年,欠款难收导致了企业曾一度濒临险境。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8条举措出台 广东多管齐下为企业破解“老大难”|粤制造 粤信心-LMLPHP

中小企业普遍面临收款难题为此,今年3月1日,广东省工信厅印发的《广东省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投诉处理工作管理办法(暂行)》开始实施,为期三年,《办法》提出,针对中小企业就本省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违反合同约定拒绝或者迟延支付货物、工程、服务款项提起投诉,省人民政府负责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综合管理的部门受理投诉,省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对投诉做出处理,并对投诉情况定期开展回访和实地核查并且建立定期通报制度。

而在7月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提出,到2025年,广东在清除隐性壁垒、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重点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营商环境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显著提升,形成一批吸引投资的标杆地区,让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成为广东的金字招牌。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8条举措出台 广东多管齐下为企业破解“老大难”|粤制造 粤信心-LMLPHP

广东诞生的比亚迪等民营企业巨头,正引领国际在彭澎看来,“28条举措”在3个方面显著起到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一是扩大信贷、清理拖欠,让企业现金流活起来,起到救急作用;二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参与重大科技攻关、解决工程招标的所有制歧视等,让民营企业有活干,体现了平等;三是研发费用在所得税中加计扣除、普惠金融支持、产业用地支持、水电气费用减免等,让民营企业能赚钱,有利润,为民营企业“减负”。

宋清辉也认为,“28条举措”是一场“及时雨”。及时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这份顶层设计,每一条都瞄准民企难题,此举有助于提振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和积极性。

出品:广东网络广播电视台-经纬线工作室

记者:周晓南 实习记者:陈乙瑞

08-03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