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汕尾深远海养殖实现零的突破 汕尾三个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开工建设-LMLPHP

文/图 全媒体记者 赵映光 通讯员 单伟轩

近日,汕尾市举行了2023年第三季度重大项目暨海洋牧场集中开工仪式,汕尾市江牡岛海域海洋牧场开放式养殖用海项目、中广核(陆丰)风渔融合项目、陆丰现代海洋渔业种业产业园三个项目同步开工,标志着汕尾深远海养殖实现零的突破。

作为全省7个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区之一,汕尾近年来出台了财政、金融、保险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推动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以“蓝色引擎”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全力打造“海上汕尾”。

资源禀赋突出,风渔融合发展

作为海洋大市、渔业大市,汕尾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条件得天独厚:全市海洋面积2.3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55.2公里,居全省第二;港湾众多,有红海湾、碣石湾两大海湾;地处中国四大渔场之一的南部沿海渔场,海水年平均温度25℃,水质优良,适宜多种水产品物种生长,盛产逾200多种优质海产品。

立足这些资源禀赋,汕尾近年来加快编制面向2035年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规划,规划拿出20片、775平方公里的海洋牧场选址。其中,风渔融合发展区多达552平方公里,占比超七成。

在陆丰市辽阔的后湖海域上,一排排风车并肩而立、迎风飞转,中广核汕尾风渔融合项目便坐落于此。该项目是全国首个布置于台风无掩护海域的桩基桁架式“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国内首个规模最大的具备综合科研实验功能的“风渔融合”项目,也是全省首个“风渔融合”型海洋牧场、全省首个建设单体6万立方米的桁架式养殖网箱项目。

据介绍,上述项目总投资2亿元,将在中广核汕尾后湖东风电场机位中心区域建设水产养殖网箱,配备自动投喂、水质监测、水面监控、洗网机、吸鱼泵等智能化渔业养殖设施,同时配备上建平台,为养殖人员提供监控室、办公室、住舱等必要工作生活设施。

“海上风电与现代化海洋牧场协同融合开发,有利于集约节约用海,进一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汕尾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风渔融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能源互补和环境友好的目标,同时有助于提高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作为粤东地区首批开工建设大型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的地级市,汕尾将加快推动种业、养殖、精深加工、物流运输、装备制造、文旅康养等全产业链发展,以“蓝色引擎”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一鱼多吃”

依托不同的海洋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汕尾积极探索“深远海养殖+风电”“深远海养殖+休闲海钓”“深远海养殖+精深加工”“深远海养殖+文旅融合”四类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其中,作为国内首个零碳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项目,日前开工建设的汕尾市江牡岛海域海洋牧场开放式养殖用海项目,布局了现代化海洋牧场和海洋观光旅游产业。据介绍,该项目是海上风电区域融合深远海养殖的中间培育重要枢纽,充分发挥养殖业的阶段性养殖特性,主要开展筏式贝类、底播贝类、深水网箱、综合平台等方面的工作。

当天同步开工的陆丰现代海洋渔业种业产业园项目,则集种苗育种、科研实验、科技培训等产学研于一体,将建设石斑鱼、海鲈、牡蛎三倍体种苗基地。目前,一条集海上养殖、加工贸易、冷链仓储、集散流通的全产业链条正在汕尾加速形成,让“一条鱼”产生“多条鱼”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汕尾市金融支持“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也在近日正式印发,以探索设立支持“海洋牧场”发展子基金、打造“海洋牧场”产业供应链金融、积极发展涉海融资租赁业务等10条举措,推动汕尾“海洋牧场”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并为有意投身海洋牧场建设的企业降低融资门槛。

08-30 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