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重塑循环新格局:探路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建立联通内外生产服务网络-LMLPHP

编者按: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被赋予了“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全新定位,粤港澳三地将大湾区建设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9月14日至15日,中国贸促会、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将在澳门共同主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聚焦数字经济、绿色金融、文旅会展、互联互通等中外工商界关注的热点议题交流研讨。期间,广东省贸促会将承办主题为“以数字经济引领创新科技产业发展”的平行专题研讨会,广邀重量级嘉宾深入交流与探讨数字经济如何赋能大湾区科技变革与产业发展,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梁施婷 广州报道

近日,广东省发布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发挥对外开放对内需的促进作用,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成为广东扩内需的重要发力点。

具体来看,广东将全力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加快推进珠澳全方位合作、琴澳一体化发展;推动前海打造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联动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提升金融、法律等领域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承载区。

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黎友焕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广东经济对外依存度比较高,但是在过去近十年,随着国际贸易的竞争的激烈,从经济长远的发展来看,广东从对外依存度比较高向以内需拉动为主进行结构性转型是必经之路。对此,广东应该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大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学院院长郑永年表示,大湾区建设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双循环”良性互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只是一个超大规模经济项目,长远看它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把大湾区建设好,不仅可以带动中国南方地区发展,还可以与中国经济的外循环系统形成良性互动。

今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政府层面间的合作愈加频繁,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的连接紧锣密鼓地进行,催生了珠江口东西岸产业合作的创新模式。同时,“湾区标准”在今年取得实质突破,为进一步融入国际标准、国际规则打下基础。粤港澳三地还将如何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适应全球产业的发展?

9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贸促会、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将在澳门举办。大会期间,广东省贸促会将承办主题为“以数字经济引领创新科技产业发展”的平行专题研讨会,广泛牵动国内外工商界为数字经济赋能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变革与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广东省贸促会副会长范新林表示,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广东省贸促会指导和支持驻外代表处、海外粤商会建立中外常态化交流工作机制,广泛收集全球经贸信息、组织举办对外经贸交流和招商促贸活动、推进境外广东商品展销中心与海外仓建设,在宣传推介广东,讲好湾区故事以及吸引全球高端资源来粤投资兴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窗口作用。

“一体化”重塑要素竞争力

今年以来,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过程中有较大突破。

从去年开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合作正变得越来越频繁。先是去年年底,粤港澳大湾区首次联合举办全球招商大会,达成合作项目853个,投资总额达2.5万亿元。

到今年,“深圳+中山”“横琴+澳门”城市间的强强联手进一步放大投资吸引力。

今年6月,深圳与中山宣布成立“深圳中山合作区”,成为珠三角首个跨越东西两岸的合作区,也是首个由大湾区内地城市共同参与发展的合作区。借合作区的诞生,两市向全球招商,吸引了超过160家企业、机构参加,其中包括多家世界500强、行业龙头企业等。

随着深中通道2024年通车,企业在深圳设立总部、在中山设生产基地,可实现半小时车程内的“产业合作圈”。

以合作区内宝安九围国际总部区为例,将建设跨国公司总部集聚地、国际组织(机构)落户地、国际商事活动举办地、国际化宜居宜业宜游标杆地以及“五外”联动服务示范地,成为深圳链接湾区、面向国际国内的重要战略支点。

“深圳正在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全球投资首选地,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西门子持续投资深圳增强了信心。”西门子(中国)高级副总裁商慧杰表示,西门子运动控制业务研发创新中心正式在宝安动工建设,这是西门子在大湾区建立的首个以软硬件研发为主的创新机构,将助推全球下一代运动控制技术在深圳的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

而从今年3月起,澳门、横琴联合组成招商推介代表团奔赴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葡萄牙等地开展招商推介、座谈调研、企业拜访等活动。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主席余雨生表示,出访的最大亮点是“澳琴一体化”,澳琴首次联手向海外工商界推广“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的新模式。

在走访葡萄牙期间,琴澳企业当地科研机构、科技园区、孵化器及优质科创企业取得一批合作成果。

珠海市迪奇孚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天蓝表示,琴澳与葡萄牙均重视大健康企业的引进和培育,通过走访公司与葡萄牙两家在大健康领域具有合作潜力的企业建立了联系,将进一步开展在医疗检测和诊断方面的进一步合作交流。

今年,服务于两地产业合作的需要,横琴合作区编制形成2023年规则衔接和改革创新事项清单,明确12个领域共102项规则衔接和改革创新任务,重点解决一系列制约合作区发展、经营主体和广大居民关切的紧迫急需问题,凸显“1+1>2”的协同效应。

“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促进区域一体化、构筑‘共同市场’,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目标。”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经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张玉阁认为,大湾区地市应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产业链和创新链一体化、行政管理一体化“四个一体化”。

高水平开放打造“双循环”链接地

“一河两岸、一区两园、跨境接壤、合作开发。”国务院日前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有望成为“中国科技特区”,率先探索科技创新要素自由流动。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表示,合作区深圳园区应充分发挥独特的通道和平台作用,率先推动深港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利用好香港在基础研究、营商环境、国际化科研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集聚全球高端要素资源和国际顶尖人才,打造成为大湾区乃至国家推进国际科技合作的枢纽,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最为活跃的节点之一。

马不停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9月7日迎来2023年新引进项目集中签约暨新落成项目集中入驻活动,40个项目批量签约入驻,覆盖了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工业应用、能源科技等9个领域;集中发布了量子科技、生物医药、集成电路领域等75项在河套合作区诞生的科技创新成果。

这是河套合作区自2017年规划建设以来规模最大的项目签约入驻活动。

“如果说过去改革开放之初,通过香港的‘超级联系人’的作用,助力了祖国内地的制造业的开放。这一次随着《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的落地,在高科技的新一轮开放当中,香港和深圳将更好地发挥‘窗口’‘枢纽’和‘撬动效应’。”深圳市福田区委书记黄伟表示。

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广东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建设形成完备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基础。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认为,在新发展格局下,可以转化为广东拓展内需市场的优势。比如,广东外向型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一套成熟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联通运转体系,涵盖研发系统、销售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等生产软件研发应用,未来可探索打造工业服务中心,将制造业优势以工业服务形式向内地城市辐射。

“依托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广东可探索构建联通内外的生产服务网络,进一步挖掘内需潜力,也推动区域内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林江表示。

广东省贸促会表示,贸促会连接政企、融通内外、衔接供需,是推广实施RCEP的重要推手、助手和帮手。接下来,广东贸促会希望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香港投资促进署、澳门贸促局等对口机构和各大商协会加强合作,加强粤商服务,促进广东与RCEP区域成员国的贸易投资合作,为全省做实做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提供支撑。

从目前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正着力推动制度型开放释放更大发展红利。

目前,广东大力推动广州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以与港澳服务业规则对接为重点推进高水平开放,在科技创新、特色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两业融合”方面形成了一批改革创新成果。

今年2月,广州明确在科技服务、专业服务、批发和零售服务、商务服务、物流运输服务、居民服务、教育服务、金融服务、健康医疗服务、电力等能源服务、电信服务、文化服务、法律服务等13个重点领域,制定了57项开放任务。

在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方面,前海已经实现港澳医师、港澳税务师等18类专业人士备案(登记)即可执业;与香港联合发布“风投创投18条”“知识产权16条”等措施,进一步拓展香港服务业发展空间。

作为新入驻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项目,国际星闪无线短距离通信联盟OpenLab主任周小兵认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的规划出台,将给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带来了很大机遇,体现了国家对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的极大支持,在河套这一国际创新前沿阵地,将能更好地联动国内外的创新组织。

光谷自贸研究院院长、辽宁大学自贸区研究院研究员陈波认为,自贸区在服务贸易,尤其是服务贸易中数字经济领域率先尝试,探索设立相关的规则有利于我国成为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引领者”。

大湾区重塑循环新格局:探路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建立联通内外生产服务网络-LMLPHP

09-11 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