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郭思琦 李焕坤 张豪

“中国在海外有华侨华人6000多万人,他们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使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华侨文化的传承工作要积极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9月25日下午,2023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文史论坛举办了三场分论坛。众多专家学者围绕“‘侨’与纽带:华侨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侨韵华章:共绘中国式现代化画卷”“侨史钩沉:以史为鉴,继往开来”三个议题,展开思想碰撞,分享真知灼见。

侨纽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华侨文化与中华文化有着怎样的传承关系?在分论坛一的现场,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社科联原主席田丰指出,广东是华侨华人大省,从古代开始就有广东人走向海外,因此华侨文化中开放、创新、务实等特色,与岭南文化有着莫大关系。

中山市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山市博物馆文博馆员寇海洋以“在澳大利亚的中山华商”这一群体为研究对象,提出海外华商秉承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等中华传统美德。

新时代如何在华侨华人群体中继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郑楚宣建议,可以依托华人社团、华文教育、华文媒体,充分发挥侨力,建立与东南亚国家文化交流合作的常态化、制度化与网络化运作机制。

聚侨力,共绘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

“广东正锚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广大海外侨胞是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分论坛二的现场,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山大学原副校长徐远通建议,充分发挥华侨文化的影响力和推动力,推进广东侨乡建设,打造华侨新生代人才汇聚区,让华侨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焕发新的活力。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如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时代潮人》顾问许昌敏建议,广东可以通过对侨刊乡讯数字化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其辐射力和影响力,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把侨刊乡讯办成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平台。

忆侨史,深化华侨青年文化认同

如何从侨史中挖掘华侨文化精神财富?在分论坛三的现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原所长庆跃先谈到,华侨群体的形成可以追溯至历史上中国三次移民潮,“华侨华人普遍都有爱国爱乡的特点,而且随着对海外文化的吸收,华侨文化变得更加开放包容,至今保持着勃勃生机和活力。”

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原副巡视员侯月祥则讲述了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抗日救国救乡的创举。侯月祥表示,在新时代,要继续发挥华侨青年的爱国爱乡爱民情怀,引导他们树立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不断深化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积极力量,发挥他们在海外的有利条件和特殊作用,同圆共享中国梦。

此外,在三场分论坛中,众多专家学者们还从侨批“如意”印章、不同地域华侨文化、华侨文艺作品等不同视角出发,展开了充分的交流探讨。

09-27 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