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心 稳预期 促发展丨深圳:全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LMLPHP

海风拂岸,车辆穿梭,吊臂起落……在深圳市各大港口上,数以万计的集装箱正在紧张有序地装载上船发往全球各地,形成了一道独特风景线。

近年来,深圳全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培育壮大,“蓝色动力”日益崛起,2022年,深圳市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9%,占GDP比重达9.7%。

从“小渔村”到“排头兵”

深圳因海而生,更要因海而兴、因海图强。从“小渔村”到“排头兵”,深圳的成长始终伴随着海风的气息,引领着浪潮的方向。

今年,《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正式出台,提出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深圳方案。这是深圳面朝大海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定位能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又一个纲领性重要文件。作为国内首个编制出台这一类型规划的城市,深圳发展“海洋经济”的路径越发清晰;借助“双区”驱动机遇,深圳“蓝色经济”发展也驶入了快车道。

港口先行。深圳在全国首推的“大湾区组合港”模式,助力大湾区产业链以及供应链的畅通稳定,也提升了深圳港国际中转港和全球枢纽港地位。

产业壮大。中集集团、招商局重工、研祥智能、汇川技术、海斯比、潜行创新、吉影科技、金航深海矿产开发集团、邦彦技术、震兑工业等一批涉海龙头骨干企业聚集鹏城,推动深圳海洋经济在高端装备制造、船舶电子电气、海洋观测和探测、海洋通信和海洋电子元器件以及海洋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不断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人才赋能。深圳提出构建“1+X+N”的多层次、梯度化海洋高校教育体系。海洋大学校园概念设计方案评审通过,选址于大鹏新区坝光片区,将在2025年完成一期校园建设,并开始独立招生。此外,深圳大学成立海洋信息系统研究中心、启动共建大鹏新区海洋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自主设置的目录外二级学科“海洋地球物理学”顺利获批……海洋人才纷至沓来。

“蓝色力量”日益强劲带来的信心,透过2023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可见一斑。为期3天的博览会,共迎来了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展商参展、6万人次观众参观,达成意向交易额103亿元,生动诠释了“渔粤向未来”的主题。

从海洋优势到发展胜势

“蓝色经济”成效显著的背后,是海洋优势向发展胜势的不断转化。

筑梦深蓝,离不开“产业下海”。深圳一方面加速培育和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引导优势电子信息产业向海发展,推动海洋高端装备产业智能化特色化发展,培育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链条,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海洋运动、海洋旅游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大小梅沙、海上田园、海上世界等丰富的海洋主题景区,以及东部盐田海滨栈道,西部深圳湾滨海休闲带等适合休闲慢行的滨海栈道吸引市民游客频繁打卡,以梅沙京基洲际、佳兆业万豪、桔钓沙莱华等为代表的国际化、高品质滨海旅游酒店和较场尾、大鹏等地的亲海民宿群规模日益庞大。

同时,深圳实施多项举措助力滨海旅游市场消费,持续推进深圳海洋博物馆、深圳歌剧院等新时代十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激活旅游消费市场。此外,深圳还将完善太子湾邮轮母港建设,综合设计周边海洋文化生活圈,联合香港、澳门等地开发更多航线。

在这张“蓝色名片”上,深圳还在不断书写新的栏目:举办第六届世界海洋大会、中欧蓝色产业合作论坛,揭牌中欧蓝色产业园,吸引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落户……深圳实现了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海洋领域国际对话合作,在全球海洋治理中发出广东声音、中国声音。

南方日报记者 李赫 通讯员 范洋航

11-01 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