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高速公路建设现场“飞行工人”24小时上岗-LMLPHP

讯 记者王丹阳,通讯员沈高、刘志浩摄影报道:11月3日,广东长深高速河惠段,一架架无人机穿过高空,将路面巡航信息传输到数字化管理系统,并在后台大屏实时显示,“护栏错位、路面裂缝处”等信息被精准锁定。

这是长深高速河惠段改扩建项目自主研发的AI智能监控技术,利用无人机开展路面“问诊”,在全国高速公路建设领域率先应用。

项目负责人苏高裕表示,AI无人机不但能自主飞行,还能对获取的路面影像即时感应分析,精准“诊断”车流缓行、路面裂缝、交通事故等异常事件,大幅提升巡查的效率和质量。相比人工判断,AI无人机识别可逐个像素监测图像,即使在夜晚,利用自身适配的红外夜视、热成像等技术,AI无人机也能实时出勤,事件识别率更精确。

当道路上出现异常动态时,“上岗”的AI无人机可联动后方数字化管理系统一键处置“问诊”,自动选择相关应急预案,经人工确认后,事件信息将第一时间发送到施工、路政、养护等联勤单位。相关单位最快5分钟便可出动人员开展道路维护作业。

此外,AI无人机和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也进一步推动工程提速增效。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BIM构造了旧路3D模型,AI无人机获取的实景可与旧路模型进行智能对比,从而快速统计出现场进度,为合理安排工期、把控施工质量提供数据支撑。

长深高速河惠段改扩建工程全长约116公里,全线共由22架无人机执行巡查任务。每架无人机电池续航约为30分钟,飞行范围约3公里,如何实现覆盖沿线的安全监控?苏高裕表示,为实现全天候的道路智慧管控,项目在沿线建设了22个无人机机库,为这群“飞行工人”安家,解决充电难题。该机库形似一个自动开合的电子箱,既是无人机自动起飞降落的站台,又能为其提供电池更换、数据传输等功能服务。

在日常运作时,22台无人机通过机库收到数字化管理系统发出的指令后,按照设定好的路线程序,在管辖范围开展路面巡航,任务结束后飞回机库。内置的机械臂3分钟便可将电池拆卸更换。

11-04 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