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近期,中央政法委评选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以典型示范引领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创新。近年来,广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奋力实现“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的目标。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枫桥经验的广东样本”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在珠海市香洲区拱北街道茂盛社区,平均每三个住户,就有一个是港澳居民。近年来,当地立足区域特点,探索珠澳融合治理模式,创新化解涉港澳居民纠纷“架桥连心”工作法,通过建立“港澳义工服务站”,架起一座三地居民和谐共融的沟通之桥。自成立以来,义工站先后化解涉港澳业主的各类矛盾纠纷65宗,为珠港澳群众提供咨询服务近500宗。近日,茂盛社区入选中央政法委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的104个“枫桥式工作法”单位之一。

化解跨境矛盾纠纷

成立首家港澳义工服务站

茂盛社区与澳门一墙之隔、与香港路桥相连。辖区常住港澳居民超过社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由于三地法律、文化等不同,曾衍生出不少治理难题。

化解跨境矛盾纠纷,茂盛社区有何秘诀?

2019年,茂盛社区推动成立内地首家港澳义工服务站,并将其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协助网格内综治、调解、安置帮教等工作。义工站的6名骨干成员均为港澳籍人士,能够充分发挥熟悉内地政策法规的优势,为在珠的港澳业主提供权益维护、物业纠纷调解等服务。

为满足三地居民的法律需求,义工站还引入熟悉两地法律的公益律师服务团队、心理咨询师、志愿服务者、社工等专业人士,多方协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2020年3月,拱北街道茂盛社区网格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中接到粤海国际花园小区居民反映,与澳门交界的鸭涌河有定点排污口,但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严重污染环境,影响社区居民生活,希望协调解决。

“因鸭涌河位于珠澳两地交界处,污水问题影响到珠澳两地居民,需要珠澳两地环保部门、鸭涌河施工单位南粤集团以及相关居民联合共同协调解决。”当地有关负责人介绍。

在社区党委的推动下,义工站工作人员多次奔波往返珠澳两地,依托澳门街坊总会、青洲坊会等社团力量与澳门环保局进行沟通接洽,为珠澳两地解决污水问题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只用1周时间便达成解决方案。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为提升工作人员矛盾纠纷化解业务能力,茂盛社区与珠海市社工协会、澳门街坊总会签署三方联动合作协议,聘请高校专家学者和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社会组织作为团队顾问,组织开展业务培训。

多元共治融合发展

引入港澳居民参与议事协商

如何鼓励更多港澳居民“同声同气”,投身基层社会治理?

茂盛社区通过义工站引导港澳居民参与社区议事协商,定期召开座谈会,倾听服务诉求,实现各类群体在社区享有同标准服务,畅通参与社区治理渠道。

与此同时,当地还定期组织义工站的工作人员到社区港澳居民家中走访,围绕港澳居民关心关注的问题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并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定期到社区开展法规政策宣讲等,促进社区居民和谐相处。

如何让融合理念深入人心?义工站定期组织港澳居民参加“多元解纷,共促融合”珠港澳解纷宣讲,让港澳居民充分了解内地的政策法规,引导港澳居民通过非诉讼调解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营造“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义工站还主动链接内地信息和社会资源,为港澳青年提供就业创业服务,为港澳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权益维护、技能培训、生活保障等公共服务。

建章立制,方能行稳致远。为促进跨境解纷机制长效发展,珠海及时将茂盛社区实践上升到制度层面,将其写入全市“十四五”规划,引入更多社会组织和社区服务项目,构建长效管用的制度体系,从源头上减少涉港澳居民社区矛盾纠纷。

如今,茂盛社区通过港澳义工服务站引入港澳居民参与议事协商的成熟实践,已被转化为全市的标准和工作指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涉港澳居民矛盾纠纷化解路径。

11-17 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