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媒体记者 黄婷 沈钊 实习生 王瑶涵

12月2日至4日,第十七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在广州举行。12月3日,在大会的世界海南青年论坛上,粤琼两地青年代表、大学生代表等共同参会,围绕“凝聚海青力量 共促港湾发展”主题开展对话交流。

“港湾”融合有何妙招?粤琼青年有话说-LMLPHP

作为美国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创始人,美国华盛顿州海南商会会长冼慧娜的求学和创业之路始于海南,此后跨越太平洋;如今,她以一手创办的公司回乡投资建设,已有两个项目在海南落地。在论坛上,冼慧娜有感而发:“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贸港的相向而行,为青年一代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寻找和抓住机遇的舞台。我们希望将这片港湾打造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以及一个充满活力、创造力和包容性的中心。”

出生于澳门、父母都是海南人的黄滋才,如今的另一重身份是至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他正立足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平台,铺设一条中医药的出海之路。黄滋才分析称,海南是我国南方的“天然药库”,而且有望成为中医药很好的消费市场,而广州、深圳、珠海横琴具有一些先进的提取技术,港澳的中医药品牌优势则比较明显。

“我相信通过把海南的原材料、消费市场,与广东的技术、港澳的品牌结合起来,可以将中医药产业做得更好。”黄滋才说。

海南省政协委员、前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高级研究主任杨荃荃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海南自贸港发展提出建议称,海南自贸港具有发展优势,但也要面临和其他市场的互联互通,面临规划好不同城市群的差异化发展,更要针对产业弱项进行强链和补链,“大湾区的经验和成果可以为海南提供参照,让海南乘上‘大湾区速度’,实现弯道超车和加速前行”。

杨荃荃在此前调研中对文昌国际航天城印象很深,她认为,凭借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海南和粤港澳大湾区两地起步较早的航天航空产业可以形成优势互补,从而吸纳更多青年人才,“从上游的火箭发射、卫星和地面的设备研制,中游的卫星运营以及下游的应用环节,海南和大湾区可以联手打造航天航空全产业链的上下游协同”。

12-04 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