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饮一江水,同是一家人。

粤港澳三地自古以来就同根同源、山水相通、血脉相连。

2017年7月,《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启动。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责任主体,近年来,广东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统筹推进重大战略重大平台落地落实,改革开放迈上历史性新台阶。

从“软硬联通”到“民心联通”,如何实现?

在“穿梭45·身边故事会”活动第八场,3名嘉宾以他们的亲身经历,讲述大湾区人心心相印、大湾区建设欣欣向荣的背后“引力”。

文化引力

将大湾区中医故事讲向五洲四海

对暨南大学中医学院香港籍学生陈泓伶来说,她与大湾区的故事是从中医开始。

在香港读中学时,陈泓伶选修了一门与中医相关的应用学习课程,从此点燃了探寻中医奥秘的兴趣。毕业后,她选择到中医氛围最浓的广东求学。

在暨南园,陈泓伶认识了一群同样喜欢中医经典的朋友。

“当时,我们发现学校缺少学术类的中医交流平台,于是开创了校内第一个中医学习类社团——岐黄学社。”陈泓伶还担任了暨港联学生会主席团成员,面向港澳台侨学子开展了多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活动。

在这过程中,越来越多香港学生被中医文化吸引。比如,为了面向乡村、社区、中小学推广普及中医药文化等知识,陈泓伶联合其他学生骨干创办了微光科普志愿队,一起创建队伍的同伴中,有3位都来自香港。

也有遇到挫折的时候。比如,陈泓伶和同伴结合中医专业知识,参加了互联网+大赛,但未能获奖,团队成员一度心灰意冷。但在大家帮助下,经对项目进行改进,再参加“创客广东”大赛时,相关科研成果迅速落地,让她重拾信心。

这些经历,不仅让陈泓伶感受到在内地学习生活的温暖,也让她感到在粤港澳大湾区,机会常常不期而至。

“现在如果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会更愿意回答:我是一名大湾区人。”陈泓伶说,她想要继续扎根粤港澳大湾区,将大湾区的中医故事讲向五洲四海。目前,她正在执行准备已久的中医文化传播计划,第一站便是香港。

服务引力

在大湾区养老像在家一样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广州市南沙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主任张小云除了从事居家社区养老工作,还参与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南沙)养联体的建设。长期陪伴老人家,他对大湾区民生服务的引力感受深刻。

刚毕业时,张小云曾在一间家庭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做长者组的一线社工。当时,他的服务对象里就有一位在内地定居养老的香港老人——云姐。但由于当时在内地就医不太方便,每隔一段时间,云姐都要回香港看病、拿药。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像云姐一样在内地养老的港澳老人家,张小云接触得越来越多,他从港澳老人口中听到的“不便”越来越少。

“从老人们的感受里,我看到了粤港澳三地在推动养老服务均等化上的努力。”张小云举例说,港澳长者现在可以申请入住南沙公办养老机构了;过去让云姐担忧的买药问题,现在已经“不愁人”了……港澳老人“北上养老”,更安心、更放心、更省心了。

张小云和同事们也做了不少新探索。除了成立南沙区港澳老人之家以外,还请老人们担任南沙区的养老服务观察员。这样一来,老人们需要什么,他们自己就可以说了算。同时,吸纳在港澳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业社会服务组织,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南沙)养联体的成员单位,让跨境养老服务也实现融合发展。

“越来越多的老人家会说起,在我们这儿养老,熟悉、舒坦,就跟在家一样。”港澳老人们的肯定和认可,张小云认为,这是一种“双向奔赴”。

机制引力

港澳法律人士是“好帮手”

在审判一线,广州南沙法院综合审判庭(涉外审判庭)庭长赵丽亲历了涉港澳案件的数量变化。

10多年前,广州南沙法院每年受理的涉港澳案件只有10多件,到了现在,已经达到了每年近千件,增长非常快。

粤港澳三地属于不同的法域,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南沙法院的引力在哪?

赵丽以南沙法院审理的全国首个澳门律师代理的涉港澳民商事案件为例,这是一起香港和广州两名居民之间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由澳门律师代理。对于港澳当事人来说,港澳律师更加熟悉港澳的人文和法律情况,相同的语言习惯和生活背景,减少了他们在内地参加诉讼的生疏感。

在审理过程中,南沙法院在坚持内地民事诉讼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还借鉴了港澳诉讼规则,能让港澳人士以他们熟悉的方式参与到内地司法活动中,更好地解决纠纷。

另一个例子是南沙法院创新的“内地+港澳台/外籍调解员”的双调解模式。在一起涉港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中,双方因为赔礼道歉的问题产生争执。

“双方对赔礼道歉在法律上的含义及最后产生结果有认识差异,香港当事人认为公开道歉意味着他存在较大过错、需承担严重法律责任,内地当事人认为只是需要一个情感安慰。”赵丽说,法院采用了香港调解员和内地调解员的“双调解”模式,两位调解员结合香港与内地不同的诉讼理念、生活习惯等与当事人深入交流,成功消除了双方的误会。

赵丽介绍,除了调解员,涉外审判工作还有一群“好帮手”,他们是南沙法院专家咨询委员,其中就有港澳的法律人士。她相信,随着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越来越顺畅,规则的“软联通”最终将推动实现人与人的“心联通”。

【策划】徐林 曹斯

【统筹】卢轶 尚黎阳 丁晓然

【采写】南方+记者 尚黎阳 孟健 吴晓娴 钱明雅

【视频】姚佳烁

12-07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