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南方日报评论员

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3年总产量达13908.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这是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重要表现。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回望全年,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复苏曲线:一季度经济回升向好,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总体延续恢复态势,但部分指标增速放缓,经济活跃度减弱;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进入四季度,宏观调控组合政策发力显效,经济回稳向上态势明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12月8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总结今年经济工作时所作出的重要判断:“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事非经过不知难。驶入2023年,中国经济航船面对新的激流险滩:放眼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全球性问题加剧,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环顾国内,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总需求不足的矛盾凸显,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一些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难度加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推动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笃定向前。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前10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前11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3%;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升至83.2%……中国经济展现出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不同于以往常态化、周期性的复苏,后疫情时代的复苏过程会有波动、时间更漫长。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过一个重要分析判断:“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面对这一新特点,首要的是坚定信心,辩证看待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看到全国上下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党中央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出台6方面20条具体政策举措恢复和扩大消费、稳妥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等,各地各部门扎实有效贯彻落实,不断巩固经济恢复向好基础;要看到支撑经济大盘的“宏观四角”运行平稳,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三季度以来要素流动趋于活跃,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同步回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向纵深推进,一批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改革开放红利不断释放;要看到横向对比,中国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仍名列前茅,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引擎,贡献全球增长量的三分之一……这是我们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动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是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全省上下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12-12 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