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国,各地都拼工业、强制造。广东的工业强区在全国处于怎样的梯队,在全省的区域分布又有何特点?

近日,工信部下属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深圳发布了2023年中国工业百强区等系列榜单,让外界对各省工业强区的综合实力有更直观了解。榜单显示,广东有21个区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区,数量与江苏并列全国第一。更能体现广东领跑优势的是,珠三角包揽了工业百强区前6名。

“霸榜”中国工业百强区,广东如何练就这样的“硬功夫”?一个关键密码是,广东特别是珠三角拥有强大的制造业集群、活跃的产业经济。细看榜单可以发现,广东的21个工业百强区分布相对集中,全部来自珠三角,且主要位于深圳、佛山、广州等制造业大市。

工业强区领跑全国,广东何以炼成?-LMLPHP

记者根据各地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梳理发现,这21个区去年全年和今年前三季度GDP占全省的比重均超过四成;去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已接近10万亿元,占全省超过五成。尤其是近年来广东突出制造业当家,各地大招商、稳工业、抓项目,竞逐产业新赛道,为制造业立市、工业强区提供有力支撑。

在看到亮点的同时,一些短板也暴露了出来。相较于工业强区领跑全国,广东“区强县弱”的局面也在榜单上得到印证。此次同步公布的另外两份榜单显示,广东仅有1个县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县,3个县(市)上榜中国创新百强县(市),远低于江苏、浙江、福建等省。

为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广东如今正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壮大工业经济,加快推动县域经济跃升。

有哪些亮点?

粤苏工业百强区并列第一

前50强广东独占18席

广东“盛产”什么?工业强区是答案之一。

近日,在深圳举办的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敖立发布2023年中国工业百强县、中国创新百强县、中国工业百强区榜单。

从省域分布来看,2023年中国工业百强区遍布17个省份,其中广东、江苏均占21席,并列全国第一,浙江则上榜17个、山东上榜7个。

敖立介绍,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区划数量趋于稳定、产业层次愈加立体、科技创新纵深延拓、人民获得感更坚实四大特征。

全面审视榜单可以发现,广东不仅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区的数量领先,在各区排名上也普遍较靠前,凸显强大的综合实力。

在工业百强区前10强中,广东包揽前6名,分别为深圳龙岗、广州黄埔、佛山顺德、深圳南山、深圳宝安、佛山南海。其中,龙岗连续6年位居工业百强区榜首。

工业强区领跑全国,广东何以炼成?-LMLPHP

在工业百强区前25强中,广东占了11个,占比超过四成,也是全国最多,数量超过江苏、浙江。

在前50强中,广东占18个,占比接近四成,遥遥领先全国,凸显广东工业强区的“硬实力”。

工业强区离不开工业经济的强力支撑。按照各地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广东21个工业百强区的GDP加起来超过4万亿元,占珠三角九市的比重超过五成,占全省超过四成。而且,有6个区去年GDP超过3000亿元。其中,GDP最高的南山区已突破8000亿元大关,稳坐广东各区头把交椅,也位居全国最前列。

在这背后,制造业的贡献突出。作为全球知名的制造业基地,广东拥有世界级产业集群,5G手机、空调、冰箱、电饭锅、微波炉等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特别是珠三角在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先进材料、汽车等产业上竞争力较强。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路乾表示,珠三角的产业集群规模大、链条配套齐全,广东制造业在全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凭什么“霸榜”?

深圳佛山广州担纲主力军

7区规上工业总产值逾6000亿

广东21个工业百强区全部在珠三角。其中,作为全国工业十强城市的深圳、佛山、广州在这次榜单上相当显眼。

佛山是广东唯一所有市辖区均进入工业百强区的城市,且5个区全部跻身50强。其中,顺德区排在第3名,南海区排在第6名,三水区第25名,高明区第34名,禅城区第44名。这不仅反映出佛山强劲的工业竞争力、综合实力,也印证了其区域发展相对均衡协调。

工业强区领跑全国,广东何以炼成?-LMLPHP

除了佛山5区“组团”入选,深圳、广州各有6个区上榜,其中深圳各区排名普遍较为靠前。此外,珠海上榜2个(香洲、金湾),惠州上榜1个(惠阳),江门上榜1个(新会)。

在工业百强区榜单上,广东为什么能“霸榜”?

剖析21个工业百强区可以看出,一方面是因为深圳、佛山、广州一贯“生猛”,担纲主力军,入选数量多、排名较靠前;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珠三角整体的制造业底色鲜明,制造规模大、产业集群强正是各区上榜的关键。

就体现工业规模的指标来看,21个区去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加起来接近10万亿元,占珠三角九市逾六成,占全省超过50%。其中,龙岗等7个区的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6000亿元,包括深圳4个、佛山2个、广州1个。

以排在工业百强区第6名的佛山市南海区为例,其拥有制造业企业约4.9万家,规上工业企业4300多家,已经形成2个超千亿产业集群、14个超200亿产业集群。南海已挖掘、培育出三批共144家“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企业,形成良好的产业韧性。如今,南海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近40%。

工业活则经济活,工业强则区域兴。顺德区2022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万亿工业强区”实力再提升。宝安区2022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9517.74亿元,黄埔区达8873.82亿元,南山区达7415.9亿元,南海区达7649亿元,龙华区为6331亿元。在全国制造业的广阔“江湖”中,它们都是“武林高手”。

工业强区领跑全国,广东何以炼成?-LMLPHP

突出制造业当家,广东近年来加码发力制造业,更加重视强化招商引资、工业投资和项目建设。特别是珠三角各市、各区,一边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一边竞逐新赛道、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从工业投资增速来看,根据各地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21个工业百强区绝大部分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有10多个区工业投资增长超过30%,跑赢全省和全国。

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来看,前三季度21个区中多数实现较快增长,有10多个区增速高于全省。

透过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等指标,可以看出一个区域的制造业实力和潜力。而这些指标量速齐升,将带动广东工业经济朝着更高质量进阶。

短板在哪里?

工业百强县少于浙苏鲁闽

县域创新能级有待提升

相较于工业强区领跑全国,广东上榜2023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的只有惠州博罗,且排在第77名。

工业强区领跑全国,广东何以炼成?-LMLPHP

从省域分布来看,浙江有24个县(市)上榜工业百强县(市),江苏有23个,山东有10个,福建有8个,而广东与云南、贵州等省份一样,只占1席。

从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分布来看,长三角城市群独揽46个工业百强县(市),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拥有数量居前列。长江中游城市群上榜12个,而大湾区城市群只有1个。

按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分析,江苏平均每7个县(市)中就有4个是工业百强县(市),且分布协调,苏南、苏中、苏北均有。而浙江平均每7个县(市)中就有3个是工业百强县(市)。如此高的比例,广东还难以相提并论。

如何做强县域经济?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认为,要培育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支柱,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夯实产业基础,提升县域工业企业的基础能力。

长三角县域经济发达,头部县(市)都做对了什么?除了壮大制造业,创新能级提升也很关键。它们通过关键变量激活发展增量。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梳理的数据,跻身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和中国创新百强县(市)前6名的昆山、江阴、张家港和常熟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均超过100亿元,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均超过2000亿元。

位居双榜首的昆山,不仅是全国首个规上工业总产值超万亿的县级市,而且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昆山市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6189.38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7.3%。而且,昆山去年高新技术企业达2744家,占苏州的1/5。

广东县域经济相对薄弱、县域创新能级偏低,也在中国创新百强县(市)上得到印证。在该榜单上,广东仅有江门鹤山、惠州博罗、肇庆四会3地入选,分别排在靠后的第71名、79名、92名,且粤东粤西粤北无一上榜。

事实上,广东也正在加快补齐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短板。去年以来,广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不断壮大县域经济。

如今,很多县的产业正在强起来,创新能力正在提升。

在惠州市惠东县,随着大项目和千亿园区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累计已落户产业项目18宗,总投资约226.7亿元,年产值约507亿元。

在肇庆市封开县,围绕绿色建材产业集聚发展,正加快打造大湾区绿色建材供应和生产基地。前三季度,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工业投资增长35%。

伴随着制造业当家、“百千万工程”的推进,广东县域经济将加快突围。

专家声音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路乾:

以大城市带动县域发展,推动广东竞争力再提升

广东的工业强区为何能领跑全国,珠三角制造业下一步应该怎样转型升级?要如何壮大县域经济、补齐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短板?

日前,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路乾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特别是珠三角的制造业在全国举足轻重,但也面临“区强县弱”的局面。建议通过发展超大特大城市来带动周边县城发展。同时,进一步优化县域的营商环境,通过推动城市升级、城乡融合、产业集聚和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广东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

在2023年中国工业百强区中,广东有21个区上榜,并包揽前6名。路乾认为,这与广东的制造业实力和水平分不开。珠三角制造业的产业链配套齐全、集聚度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不仅在全国扮演重要角色,也降低了全球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

近年来,珠三角各地都加大力度抓工业投资和招商引资,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他建议,在招商引资的同时,也要注重发掘本土优质企业,服务好本土企业的发展需要。“有时培育本土企业比招商引资效果更快更好。”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除了壮大先进制造业,也要发力生产性服务业,支持企业发展工业设计服务、供应链管理、平台经济等。他表示,应充分对接和利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资源,通过平台共建、设立“反向飞地”等方式,促进资源流动共享。

目前,广东存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如21个工业百强区全部在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无一上榜,以及广东仅有1个工业百强县、3个创新百强县(市)。对此,路乾建议,广东要发挥广州、深圳等超大城市优势,以大城市带动县域发展,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解决城乡分割带来的土地产权不完备等问题。要通过产业的集聚和升级,推动广东竞争力再提升。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大服务业开放,鼓励民营企业办教育、医疗,来提升县域公共服务质量的短板。

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广东如何加快转型升级,抢占全球市场?在路乾看来,要进一步开拓国内外高端市场,以高端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的智能化、绿色化程度。

在他看来,提高广东制造业全球化水平,需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吸引全球人才提供便利和高水平的服务,并提高政府服务企业全球化的能力。广东可在提升制造业开放水平、打造外资总部经济和研发基地、服务外籍人才等方面学习借鉴长三角等先进地区的经验。

【采写】南方+记者 周欢

【图片】南方+记者 戴嘉信 朱洪波

【策划】何山 

【统筹】周欢 李卓

12-17 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