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广州报道

今年一季度,广东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1.4%,实现转负为正;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增速相比于一季度加快了1.1个百分点;1-10月,这一数值再度提升至3.6%,至此已经连续6个月回升。

对于制造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超过50%的广东来说,能够实现工业经济连续、稳步回升,意味着广东下了一番苦功。特别是在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外贸呈现下行压力的背景之下,经济外向型特征明显的广东实现这一增长成绩尤为不易。

今年,广东明显加强了对制造业的调整优化,相继发布了《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简称:制造业当家22条)《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措施》(简称:外资17条)《广东省降低制造业成本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简称:降低制造业成本10条)等系列针对性举措,制造业进入政策密集年,资源要素快速向相关领域倾斜。

同往年相比,新举措主要表现在两方面,推动广东制造业加速转向新型工业化。一方面,技改的重要性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数字化激活新业态,在促进新旧生产动能转换的同时,也提升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力;另一方面,产业发展越发强调集群化格局,15大主平台“全新打造”以扭转区域不协调局面。

数实融合催生新质生产力

今年,ChatGPT横空出世,11月广东即出台《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力争到2025年“智能算力规模实现全国第一”;同样,“双碳”目标驱动新型储能行业持续火热,《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3月面世,提出到2027年产业营收破万亿……

由此可见,面对新风口,广东为何总能抢先一步。政策响应迅速、机动灵活,意味着广东能够为新兴产业及时制定规划并提供积极的营商环境,这也是其新旧动能得以高效切换的重要原因。

数据显示,今年广东新兴产业培育势头良好,前三季度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6.4%,新能源汽车、光电子器件产量分别增长91.8%、15%。在转型阵痛期同时实现了整体稳定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也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含金量”都更高了。

在新兴产业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广东并未对传统产业进行简单清退。以食品制造业为例,前十个月规上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5%,仍发挥着支柱产业地位。

传统制造业换挡提速的深层原因,在于广东持续加码数字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广东前所未有地提升了对技改的重视程度,专门制定了《广东省新形势下推动工业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若干措施》(简称:技改十条),从人才、金融、财政等领域加大对企业转型的扶持力度;此外,广州、佛山、东莞等14个城市还入选了全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依照工作目标,珠三角城市改造企业数量将不少于350家,粤东西北地区城市改造企业将不少于200家。

据统计,今年1-9月,广东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2.1%;而在此前5年,广东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仅为1.7%,这一对比清晰反映了全省技改力度的加大。

如今,从行业龙头到中小企业,越来越多工业车间里,技改成效正纷纷显现出来。在西门子广州工厂,AGV小车、自动码垛机等智能装备有条不紊地运作,实现物料自动出入库与无人配送;而广东新创意科技有限公司肇庆厂房中,AI主动设计使产品研发时间和费用减少了50%,并能充分调动行业数据提升决策质量……

截至今年三季度,广东已推动超7300家工业企业技改,完成全年任务的81.3%,超过序时进度6.3个百分点。目前,全省累计推动上云用云的企业已超过75万家,数字经济规模、产业数字化规模、中小企业数字化指数均居全国首位。

为进一步激发企业转型意愿、提升转型能效,不仅需要聚焦需求端,还要鼓励培育数字化服务商,为工业企业提供优质数字化产品。因此,今年来,从广州两批共86家“四化”赋能重点服务平台,到东莞全国首创“智链通”“绿链通”金融产品惠及智能、绿色制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6家,各地正积极完善配套生态。

这些生态通过积极发挥能动性,还在探索出更多新模式。

日前,广东蘑菇中诺数字能源运营有限公司获中关村科技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战投并正式成立,“科技+金融”加持的能源托管模式通过允许工业企业“零投入”实现公辅车间更新升级,化解了后者的预算困窘,提升了其转型意愿。蘑菇中诺主要发起人、蘑菇物联创始人沈国辉认为,这也顺应了主辅业分离的工业发展史。

以蘑菇中诺等工业互联网服务商为缩影,广东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性也日益凸显,两者互为应用场景和转型动能。目前,广东已提出,到2027年,将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65%。

园区平台打造增长新引擎

回顾2023年,广东制造业的另一项突出特征在于对产业格局的调整和重塑。

这一调整最直观地体现在产业集群的整合与布局上。今年7月,广东公布了首批35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覆盖珠三角及粤东西北13个地市,传统产业占据了相当比重;其中,先后有14个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此外,智能移动终端、智能装备、高端医疗器械等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

一方面,集群为中小企业培育提供了重要载体。充当着广东制造业“基本面”的中小企业往往发挥着重要的“强链补链”作用,而集群为其提供了完善的产业生态和需求市场。融入其中,中小企业更容易在细分垂直领域“钻研”出优势。

“对于‘隐形冠军’等优质中小企业,要以产业集群为依托进行培育。”赛迪华南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主任龚佳勇也认为,要坚持分类梯度培育,合理布局和优化提升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并优化创新(服务+政策+要素)支撑。

截至目前,广东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500余家,数量跃居全国第一;全省另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32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51家。

另一方面,集群为广东发展“新型工业化”提供了具体的落脚点。尤其是在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方面,产业集群的格局有助于针对性政策的制定与落地。今年,广东已在食品制造、纺织服装、智能家电等领域制定了专门举措,针对行业特点“因业施策”,并鼓励以园区为载体为企业提供数字化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打造“工业互联园区+行业平台+专精特新企业群+产业数字金融”生态。

在数字化服务商看来,集群也是提升转型效率的理想单位。美云智数数字运营总经理魏晓刚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同一行业内的企业往往有着共性装备和工艺,这有助于拉通上下游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大大提升数字化赋能效率。

在佛山定制家居产业集群内,众多中小企业构成数字化短板,企业订单交付周期长、产能浪费严重等情况长期制约着集群的高效协同。在维尚家具这一龙头企业牵头并联合美云智数等服务商启动的转型项目实施下,基于行业平台化和数据化运营,集群已实现产业订单透明化管理、产品追溯和产品交付整体协同。

此外,为扭转地域发展不均衡这一长期问题,推动省内产业转移,今年广东还启动建设了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并专门安排了超400亿元资金、超10万亩用地指标,与“百千万工程”紧密嵌套。为进一步解决园区初期开发的资金缺口,日前,广东还发布了“千亿基金”“千亿信贷”,并启动了“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之百县百园行长行”,以吸纳更多金融活水涌入园区。

相关建设如今正如火如荼,一批新项目正源源不断从珠三角“搬入”粤东西北。今年以来,全省15个主平台累计新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超500个,计划总投资约2370亿元,新建成标准厂房面积297.5万平方米,新整备土地面积2.97万亩。

新举措推动下,广东制造业已形成“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15个主平台—96个省产业园”的梯度格局。1-8月,全省15个主平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8.4%,高出全省5.5个百分点,已成为广东产业的一项新增长引擎。

12-25 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