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媒体记者 孙绮曼

1月16日,2023年广东进出口成绩单出炉:

面对世界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外需走弱、价格下跌,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等多重不利因素,广东外贸顶住压力,实现进出口总值8.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3%;广东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数量首次突破13万家,同比增加9.4%;家用电器出口增长8%,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等“新三样”出口合计增长33.7%……

这份“成绩单”如何解剖?

外贸是观察一国经济的重要窗口,外贸好印证着经济回升向好大势。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外贸大省,外向型特征显著,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对推动广东经济回升向好至关重要。2023年广东进出口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稳中有进、再创新高,外贸运行总体平稳、向好态势明显,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民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继续稳居全国外贸第一大省,充分体现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伴随着中国扩大进口战略的不断深化,广东的进口亮点可圈可点。勇扛“制造业当家”大旗,满足生产需要的资源能源产品等进口数量稳步扩大,部分个性类、升级类的消费品进口增长较快。

底牌:“五外联动”塑发展优势

2023年,受多重因素影响,中国外贸承压前行,一场内外部同时发生的深度结构性调整触达了每个行业,灵敏的外贸行业感受尤深。

无论春夏秋冬,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整车总装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出口超7万辆,同比增长了4倍。

在这一年,广东依然在全国外贸大局中发挥出“主力军”“压舱石”作用——2023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8.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3%。其中,出口5.4万亿元,增长2.5%。

“过去一年,广东外贸向好趋势也与‘稳外贸’的多重举措离不开关系。广东‘五外联动’组合拳政策效应初现,正面影响正在持续释放。”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从国家到地方,一大批新的开放举措不断问世,对外商外资释放了稳定的信号,许多订单开始陆陆续续回到中国。

从政策层面来看,广东在2023年年初便出台了《广东省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若干措施》,全年安排产业集群包车参展境外展243场,配套扶持资金支持3.1万家企业境外参展。各地市在全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出台支持政策,为全省稳外贸持续注入政策“源头活水”。

在诸多的展会之中,2023年的广交会不得不提。在2023年的秋天,“外国人好多”成为了羊城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火车站里,飞机场中,来来往往皆是前来中国掘金的外国人。

“2023年在广州举办的秋交会,对广东外贸拉动效应明显,外贸积极向好因素不断积蓄。”毛艳华指出,第134届广交会有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5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境外采购商踊跃与会,参展企业热情高涨,现场洽谈成交活跃,“广东企业近水楼台先得月毋庸置疑,通过广交会,许多广东的外贸企业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海外市场的最新动态,适应变化,紧跟新趋势。”

突围:新旧动能转换,“新三样”出口大增

从南蛮之地到开放先锋,从无人问津到高朋满座,广东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的缩影。

如今,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为主的时代已经过去,技术密集型企业开始崛起。广东外贸,在中国经济上下半场转型的关键时期,走出一条突围之路。

且看数据——2023年,广东出口机电产品3.56万亿元,同比增长0.9%,占出口总值的65.4%;其中,家用电器出口增长8%,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等“新三样”出口合计增长33.7%。

在全球经贸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以及广东外贸基数较高的背景下,广东企业抓准了新经济的命脉,勇敢拥抱结构性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广东的外贸,是中国外贸的缩影。”以广东为切片,毛艳华分析道,中国作为制造大国,产业链完整,配套齐全。近年来如火如荼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其中,以广东企业为典型样本的“小单快反”模式对国际经济变动的适应能力快、韧性强,“这些都是靠长期工业化形成的优势,珠三角地区的这些‘底牌’,成为了许多企业不愿意离开的关键。”

作为中国对外出口的大省,广东的生产成本优势曾经是“东西南北中,发财下广东”顺口溜的来因。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成本优势逐渐突出。

“在环境倒逼下,实现‘麻雀变凤凰’的蜕变转换,是一种规律性的变化。”毛艳华强调,在全国范围内,广东的产业结构调整较早。近年来,广东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广东的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绘出“路线图”。提出到2025年,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落实“强核”“立柱”“强链”“优化布局”“品质”“培土”六大工程,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可以说,广东的前瞻布局有了回报,它率先表现在了国际市场。”毛艳华说。

01-16 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