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媒体记者 文艺

古老的非遗能否走进高校校园?面向港澳台的教材该怎么编著?艺术生选拔如何更加科学……在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文化艺术教育受到来自文艺界别委员们的关注和热议。

当下,非遗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并重新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省政协委员、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桂元龙今年格外关注非遗进高校话题。

“广东省作为非遗大省,非遗保护虽然走在全国前列,但在非遗传承与创新实践中,存在传承缺人气、创新缺实力、传播缺内容的尴尬现象。”在桂元龙看来,高校现代化、系统化的教育体系更加有助于新型非遗人才的培养。

因此他提出建议,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创新能力培养,推进非遗进高校,将高校专业与非遗相融合以培育非遗的创新力,同时将非遗业绩纳入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

古老的非遗也能走进高校?委员们热议这些教育话题-LMLPHP

此外,作为职业院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桂元龙还呼吁持续深化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

省政协委员、星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副教授卢曦长期跟艺术生打交道,结合个人工作实际和日常观察,她今年的提案重点关注艺术表演专业人才选拔机制问题。

在卢曦看来,“术业有专攻”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高校艺术教育工作。她说:“艺术类表演专业要遵从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表演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大量时间用在练习上面,而大幅度提高高考文化课分数,将会对专业人才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流失人才。”

卢曦提出建议,要进一步平衡艺术院校表演专业考生文化课成绩和专业课成绩的比重,增加艺术综合类考试内容,使艺术表演专业人才不仅会表演,更从深层次上理解和领会作品的内涵,让更多具有高艺术专业水平的“好苗子”脱颖而出。

2024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长期在高校工作、专研港澳文化历史的省政协委员、民盟省委会常委,暨南大学澳门研究院院长、文学院古籍所教授叶农今年重点关注港澳台及海外中华文化教材的编制问题。

他提到,我国国家形象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广泛认可,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中华文化在港澳台侨和海外华侨华人之中的传承传播仍面临新的挑战。“港澳台侨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亟须巩固!”叶农建议,广东可主要承担起编著港澳台及海外中华文化教材的责任。

01-25 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