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媒体记者 林园 黎秋玲 蒋隽

如何做强做优制造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发达,粤东粤西粤北如何承接与跟进?制造业中的“潜力股”专精特新企业,该如何培育壮大?今年的广东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对此建言献策。

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发展

传统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广东传统制造业规模庞大,其数字化改造升级将直接关乎整个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

数字技术赋能是省政协委员、华安达董事长丘育华关注的焦点,他认为硬件方面,高端数控设备是智能制造的基础和核心。要利用好广东外贸优势,对进口政策、海关清关和外贸物流等作进一步优化,使之更好为高端数控设备进口服务。

软件提升方面,他建议,推动工业互联网与重点产业链“链网协同”发展,“支持构建数据驱动、精准匹配、可信交互的产业链协作模式。支持重点行业建设‘产业大脑’,汇聚行业数据资源,推广共性应用场景,服务全行业转型升级和治理能力提升”。

当下,提高自主研发能力至关重要。丘育华还以压缩机行业举例说:“该行业在高铁、轨道交通等关系国家基础设施和安全等特殊领域应用极多。我们需要自主研发的不仅是产品本身,还要涉猎产品生产的上下游,包括工业软件、生产设备等,打破技术壁垒,达到供应链全链条自主研发及生产。”

建“融合超市” 促“两业融合”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制造业与服务业“两业融合”,也是当前行业转型的热门议题。

省人大代表、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吴以环指出,“两业融合”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壮大新型消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和必然路径。

吴以环建议,培育服务型制造网络平台,打通多场景、广渠道、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与跨界融合,建设“数字+服务+制造”专业平台,同时,依托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共享制造模式,集聚区域分散闲置的生产制造资源,发展“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的共享制造模式,推动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的智能匹配与高效协同。

吴以环还建议,由政府主导的融合资源超市与一揽子服务体系,实现中小制造业企业与现代服务业企业“资源、要素、产能、市场”的高效对接与深度整合,以这样的“融合超市”来有效提升融合的便利程度,充分释放公共服务的乘数效应。

推动产业链跨区域布局

当前,广东制造业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珠三角地区拥有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广州黄埔开发区、广州增城开发区等高新产业开发区,形成产业集聚,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互联网等产业集群有着先进的技术性、前瞻性引领。

丘育华建议应将这些行业领先区域打造成为高精尖产业聚集地,吸收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新技术龙头总部企业,发力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向产业高端化迈进,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发达先进的高科技制造业中心之一。

对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丘育华则建议,提高产业承接能力,打造珠三角产业拓展首选地和先进生产力延伸区,推动产业链跨区域布局。

产业要发展,成熟的交通物流建设是基础。丘育华还建议,借鉴长三角区域城市间的经验,在改善原道路交通建设的同时打造多元化物流通道,与主要的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的连接,如有条件的城市更可延伸至机场、港口、班列枢纽等。

培育“专精特新”补链强链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中最具创新潜能的主体,在先进制造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省人大代表、深圳广电集团首席播音员陈洁指出,培育和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对加快科技创新、激发产业发展动能、补链强链增强经济韧劲意义重大。陈洁建议,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重点关注企业急需的紧缺专业人才、中高级管理及技术人才的安居问题,“动态调整人才住房政策中的企业人才认定和分级标准,实施多层次人才安居计划,满足稳定型中青年人才的置业居住需求”。

省政协委员谢祥娃则建议,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基金,加强金融机构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融资成本,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支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当前广东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仍处于起步阶段,“制造+服务”叠加优势尚不充分、“转型+创新”组合效应仍未巩固,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此,民盟广东省委集体提案《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全力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中建议,制定《广东省支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大对各类市场主体的支持和引导力度,进一步加强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的财政、土地、金融、人才要素的支持。同时,引育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公共服务平台,以“数字+服务+制造”打通多场景、广渠道、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与跨界融合,打造基于云服务的企业协同研发、制造、服务的产业组织结构,加快培育发展定制化服务、协同制造、总集成总承包等新模式。

依托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共享制造模式,集聚分散闲置的生产制造资源,发展“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的共享制造模式,推动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的智能匹配与高效协同。

此外,以产业数据要素为切入点,支持细分领域大数据中心、专用算法库建设,提供“产业大脑+数字工厂”公共服务,提升“8372”战略性产业集群数字化发展水平,赋能上下游中小企业“链式”服务化转型,持续发挥产业数据“助推器”和“牵引绳”价值。

01-26 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