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问:现代农业产业,如何强“芯”-LMLPHP

广东省农作物现代种业产业园规模化耕地对关键性种质资源起到保护作用。南方日报记者徐昊摄

七问:现代农业产业,如何强“芯”-LMLPHP

科技支撑茂名高州荔枝、甘薯等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形成若干良种良法、绿色高效、轻简化配套栽培模式。图为高州根子镇柏桥村一处荔枝种植园。南方日报记者石磊摄

水稻、生猪育种全国领先,水产种苗产量居全国首位,潮州饶平花鲈鱼种苗培育填补省内空白,深入实施“粤强种芯”行动,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最新公布的2024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对广东种业发展进行总结和部署。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对于农业现代化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近年来,广东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以种源保护、鉴评、品种培育为重点,大力实施“粤强种芯”工程,种业振兴工作初见成效。

“广明2号”“海茂1号”“海兴农3号”“优薯一号”……

一个个新品种陆续诞生,一个个育种故事不断上演。它们牢牢守护着百姓的“果盘子”“米袋子”“菜篮子”,支撑起现代农业产业。

接下来,广东将如何发力,围绕实施“百千万工程”,努力将广东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种业创新高地,奋力推动广东种业再上新台阶?

●南方日报记者 黄进 彭琳

保护利用:大批珍稀特有种质资源得以保护

走进位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国家果树种质广州荔枝圃内,既能见到“桂味”“糯米糍”“仙进奉”这些常见的荔枝品种,又能见到诸如“榆林大丁香”“陈紫”“实生81号”“赛糯”“红绣球”“离娘香”“紫娘喜”等不太常见的荔枝品种。

这些可都是“宝贝”——荔枝种质资源。在这里,来自全球的各种荔枝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有600余份。

“种质”是指生物体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植物的种子、果实、根、茎、苗、芽等繁殖材料都是种质资源的组成部分。如果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那种质资源就是制造“芯片”的“晶圆”。因此,护好用好种质资源是实现种业振兴的基础性重要工作。

地处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光、温、水资源充足,适宜多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广东省农业种质资源丰富,开展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的时间早、规模大。

近年来,广东聚焦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两大核心”,农业种质资源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如今,农作物、畜禽、水产、微生物四大省级农业种质资源库建成并投入使用,大批珍稀特有种质资源得以保护。

目前,全省累计收集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7.6万份、畜禽种质资源(遗传物质)10.02万份、水产种质资源(遗传物质)9.8万余份、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6.5万余株。大批珍稀特有种质资源得以保护,为种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一方面,加强对种质资源的保护力度,可以为培育新品种提供基础资源;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加强基因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促进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形成推动新品种育种突破“卡脖子”难题的社会合力。

为此,广东启动建设水稻、蔬菜核心种质资源DNA图谱库、主要畜禽品种DNA指纹特征库和重要水产养殖品种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库,打造我省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共享与利用平台。公布第一批共5990份可供利用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目录,促进资源共享利用,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和共享利用迈出新步伐。

通过关键性种质资源的保护、发掘与利用,广东培育出一批走向全国的重要品种。

百容草鱼“雄鳢1号”就是其中之一。自2003年启动草鱼育种项目以来,海大集团旗下佛山市南海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针对草鱼的种质,广泛收集国内各大水系草鱼原种,建立基础群体,再综合采用群体选育、家系选育、雌核发育、分子育种等育种手段,经过严格对比测试、筛选出草鱼良种。

“做育种最难的是坚持,不是每个人都能守得住的。”百容水产研发专家陈柏湘说,经过连续3年中试养殖,“雄鳢1号”雄性率达到93%以上,生长速度整体提高25%以上,相同产量饲料投入降低8%—20%,在广东主产区每亩增收3万—5万元,提高综合效益40%以上。

在开展现代化水稻育种已逾百年的广东,水稻核心种质杂种优势利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23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新一批超级稻品种名单中,由广东育成或参与育成的超级稻增至36个,占全国总数的28%,名列全国第一,其中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或参与育成的超级稻水稻品种有28个,占全国确认超级稻品种总数的21.7%,造就了“中国籼稻,广东种芯”的“粤稻现象”。

平台机制:各类要素资源加速聚集

加快建设广东种业创新高地,离不开平台企业的培育打造,也离不开机制体制的逐步完善。

2023年12月,第二十二届广东种业大会暨“百千万工程”种业交易中心启动仪式举行。上千家企业超5000个展示品种在阡陌之间尽展芳华。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从广东辐射全国,站上世界种业舞台。

回首2002年,首届大会展示品种只有382个;20多年后,展示品种达5000多个,增长了13倍。20多年来,大会累计展示11万余个国内外优新特色品种,吸引100多万人次参会。每年应用推广配套技术装备近100项,涉及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直接带动农民增收近30亿元。

中国种子协会顾问组组长李立秋评价,广东种业大会已发展成为以种业为核心的农业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科技博览盛会,来广州柯木塱“看展育种,看苗选种,看菜买种”已成为行业必修课。

先正达、拜耳圣尼斯、瑞克斯旺、隆平高科、坂田种苗、东方正大、京研益农、鲜美种苗、绿亨科技等超300家国内外知名种企,携最新成果悉数参展。

对于种子企业来说,众多优新品种通过种业大会这个大平台走向市场,从一粒种子到万顷粮田。

“广东种业大会为我们提供了与同行交流的平台。”来自福建白水农夫种业有限公司的销售负责人叶先生说,公司展示的辣椒品种长势都非常好,吸引了许多同行关注,他也结交了不少朋友,收获很大。

大会还启动了“百千万工程”种业交易中心,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各方搭建一个交流、对接的综合性平台,分享行业前沿趋势与最新成果,激发跨界协同与合作,为加快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广东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创新平台基地建设,探索完善机制体制创新,各类要素资源加速聚集,创新发展动能持续提升。

——创新种业平台建设,夯实种业创新基础。我省建有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猪种业工程中心、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基因库等国家级种业创新平台,启动建设10个省级种业创新园,正在筹建国家现代海洋牧场(南方)种业创新基地,为我省种业振兴提供硬件支撑。

——在种业基地方面,稳步推进海南南繁科研育种基地、31个部省级畜禽核心育种场、扩繁场等基地建设,为育种创新提供基础支撑。

同时,近年来,广东汇聚起一批顶级种业科研团队,取得了一批育种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浩然团队,突破石斑鱼、罗非鱼等品种选育和产业化关键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清平团队,建成我国最大的野生食药用菌种质资源库;中山大学教授陈瑶生团队,聚焦地方猪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新种质资源,支撑生猪种业自主创新。

长期以来,广东依托本省种业科研院校和技术人才聚集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品种为载体、企业为主体、科研为支撑,大力推进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种业联合攻关,坚持自主培育新品种,也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

1999年,培育出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二系杂交生猪配套系“光明猪”配套系和三系杂交生猪配套系“深农猪”配套系;同年,还培育出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黄羽肉鸡配套系“康达尔黄鸡128”配套系;2004年,培育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肉鸭配套系“三水白鸭”配套系;2015年,培育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五系杂交瘦肉型猪“温氏WS501”配套系;2019年,培育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肉鸽配套系“天翔1号肉鸽”配套系;2020年,培育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番鸭配套系“温氏白羽番鸭1号”配套系……

市场推广:加速种业成果转化应用

有了新品种后,能否快速占领市场,赢得市场认可,是该品种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位于佛山市高明区杨和镇沙水村的新广农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广农牧”),白羽肉鸡育种研发基地里一派热火朝天,工人们正在加紧赶工,基地要在近期投产。

基地于2022年3月31日开工建设,整个项目完成后,基地内白羽肉鸡的存栏量可达30万羽,一年可以提供“广明2号”父母代种苗1200万套、商品代鸡苗3000余万羽,全国市场占有率达20%,这将进一步加快我国白羽肉鸡品种走向市场的步伐。

两年前,由新广农牧研发培育的“广明2号”白羽肉鸡配套系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实现了我国白羽肉鸡自主育种零的突破。

“广明2号”在2022年刚推向市场时,反响并没有那么好。在新广农牧白羽肉鸡育种研发基地负责人李森看来,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国内的养殖户都依靠国外的品种,对国内品种的性状不了解,都不敢轻易尝试。“企业养着国外的品种正赚着钱,为什么要改换国内的品种?”李森说,“广明2号”刚通过国家审定时,知名度比较低,市场认可度不高。

此后,“广明2号”在白羽肉鸡市场角逐中渐渐崛起。据新广农牧副总经理刘大伟介绍,2023年底广东省白羽肉鸡种业创新园祖代1期投产,广明祖代种鸡存栏将达到35万套,产蛋鸡存栏超过20万套。2024年可向市场供应“广明2号”父母代500万套左右。

作为广东特色农产品的荔枝,一些新品种在市场推广过程中也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

“凤山红灯笼”是近年市场的“宠儿”之一。它果实正心形,果皮鲜红色,果肉爽脆细嫩,不流汁,味清甜,盛产期亩产可达1714公斤,其问世使粤东地区终于拥有了真正高产、优质、抗裂的荔枝品种。

然而,如何使“凤山红灯笼”从优良走向名优,取得农户信任、市场认可?这成为新品种所面临的全新课题。

“汕尾地区以前种植的荔枝一直是大核低效的怀枝、黑叶等传统品种,优良品种换种成为一个艰巨任务。”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荔枝资源与育种团队成员蔡长河研究员说,从这一问题出发,团队10年来坚持在稍期管理、花芽分化、授粉受精、膨果等关键时期到田间地头进行示范指导,果农遇到技术难题时,团队也随时到场解疑。

打通推广种植环节后,“凤山红灯笼”名气渐响。在广东“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助力下,该荔枝品种走出广东,被重庆、杭州等地评为“消费者最喜爱品牌”,成为汕尾乃至整个粤东地区的名片。去年,“凤山红灯笼”售价达25—50元/公斤,价格远高于一般品种,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全新力量。

一个新品种要想在市场走得更远,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以白羽肉鸡为例,近年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持续强化政策、资金支持,安排资金用于广东省白羽肉鸡种业创新园建设,以及新品种推广,打造白羽肉鸡国家品牌。

“种企是现代种业主体,种企强则种业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一如既往加大对种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继续深化“科企合作”“央地合作”,扶持种企做强做大,建设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加速种业成果转化应用,大力推进现代种业发展。

专家观点

广东省农科院副院长易干军:

持续开展科技攻关

不断提升种业竞争力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种业必须强。”广东省农科院副院长易干军说,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广阔市场和广东不断优化的创新发展环境,广东种业高质量发展已初见成效。

广东自2013年起,连续11年将加快现代种业发展列入重点工作,实施“粤强种芯”工程,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从粮食、蔬菜、水果、畜禽、水产、茶叶、花卉等各方面,牢牢守护着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贡献了种业力量。

具体来看,成效主要体现在拥有丰富的热带亚热带特色种质资源,大批珍稀特有种质资源得以保护,为种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生物育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突破一些“卡脖子”技术,为突破性品种培育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储备;育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在生产上广泛应用。

如广东育成的“英红九号”茶叶创造了一个品种支撑一个品牌的典型;育成的“中蕉8号”等香蕉抗病品种阶段性缓解了香蕉枯萎病危害这一世界性难题;“仙进奉”荔枝占领了荔枝高端市场等。

“这些种业创新成果的取得,标志着我省在种业发展上迈上了新台阶,朝着种业强省的方向迈进。”易干军同时指出,我省种业振兴还处于起步阶段,距离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目标要求还有不小差距,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一是我省部分种源“卡脖子”现象仍较为突出;二是生物育种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育种技术还比较单一;三是缺少大型种业企业,企业种业创新还主要依赖财政投入。

“对于以上短板和弱项,需持续开展科技攻关,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科企融合,不断提升我省种业的竞争力。”易干军建议,广东应该把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与“百千万工程”进行有效衔接,以种业的发展推进乡村的全面振兴。

一是要转变育种思路,加快高产优质、多元化、特色化品种的培育。加快由以前较单一的高产目标向高产、品质、绿色、营养、适宜轻简化等综合育种目标方向的转变。在保持高产品种数量不断增长的基础上,兼顾高产与优质、高效、绿色安全,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品种。

二要抓住种子这个要害,大幅度提升良种良法的覆盖率。对市、县、乡镇的老旧品种进行更新迭代,在主产区建立核心示范基地,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产业带动作用的示范性项目,以此为窗口,示范带动新品种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加速优良品种的转化落地,大幅度提升良种良法的覆盖率。

三是科技支撑优势产业,推进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对制约地方优势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与地方开展联合攻关,如科技支撑韶关翁源兰花高质量发展,重点突破兰花高效育种技术研发,种苗高效繁育,做优做强优质稻、蔬菜、畜禽产业。科技支撑茂名高州水稻、玉米、甘薯、荔枝等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形成若干良种良法、绿色高效、轻简化配套栽培模式。

四是科技支撑特色产业,助推专精特新企业走深走实。如做好蚕桑、荔枝、龙眼、菜心、茶叶、南药、化橘红、柚子等特色产业和土特产科技文章,与地方政府或企业共建产业研究院,科技支撑小而精的特色产业,与优势产业形成错位发展。

02-18 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