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妹妍

作为全国首个GDP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广东如何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硬实力”,努力“再造一个新广东”?3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围绕“坚定不移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介绍广东经济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应该说,这是一场干货满满的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持续一个多小时,11个提问精准细致、直击要害,11个回答态度诚恳、金句连连。比如,谈及高端制造,强调“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工厂”;谈及企业创新,强调“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有话语权”……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展望——对广东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一靠创新,二靠产业。

“创新”“产业”,这两个关键词点明了广东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发力点,也彰显了广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充足底气。

为何要靠创新?今年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已经给出了响亮的回答: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出路,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创新驱动发展。近年来,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先后布局十多批重点领域的研发计划,研发更多原创性、颠覆性成果。比如,针对高端装备、医疗器械等方面的短板,攻克了ECMO、高端核磁共振设备、高端手术机器人等难关;针对“缺芯少核”的问题,在模拟芯片、传感器、光掩模等方面引进建设一批重大项目;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难题,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广东的实践充分证明,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当前,新的“科学的春天”已经扑面而来,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科技创新的尖兵,广东如何在构建全过程创新链上实现更大突破,抢占科技创新与应用先机,关乎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亦关乎“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责任担当。

为何要抓产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十大任务之首,已经释放出清晰的信号:抓住产业这个发展之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广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比如,推动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工艺升级,让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电家居这些万亿级的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同时,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海上风电、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超前布局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当前,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产业协作正在重塑实体经济形态,全球制造业处于重构竞争优势的关键节点,谁能占得先机,就能赢得未来发展优势。当此之时,广东要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把“走在前列”的产业根基夯得更实、筑得更牢。

“一靠创新、二靠产业”,言简意赅,字字千钧。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也必将是一场艰苦的竞速赛、耐力赛、接力赛。向着新的目标进发,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广东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当其时、前景可期。

03-30 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