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筑稳做强高质量发展底基底盘。

新质生产力,需要一定的空间才能落地生根、茁壮成长。优化配置城市空间资源,是强化新质生产力发展支撑保障能力的必然要求。

近日,《广州市关于优化空间载体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挂网,该文件提出:到2028年,每年工业用地供应量不低于1万亩。今年,广州计划供地3019公顷,其中工业用地1300公顷,占比43%。

除《实施意见》,广州近期也推出了《关于推动工业用地高效利用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工业厂房建设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揽子政策,全力优化空间载体,全面服务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为构筑新质生产力生长空间,广州在土地空间上稳存量、谋增量、提质量,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

广度|发展新质生产力,广州给地,给力!-LMLPHP

广度|发展新质生产力,广州给地,给力!-LMLPHP

多供地,未来每年不低于1万亩

制造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障用地空间必不可少。

《实施意见》提出工作目标:到2028年,每年工业用地供应量不低于1万亩,占年度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比例达到30%左右,打造5个左右特色标杆工业园,推动15个左右低效工业园改造提升,推动20个左右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试点。

总量不低于1万亩、占比约30%,这是什么水平?

先看今年,根据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的《广州市2024年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下称《供应计划》),2024年,广州计划供地3019公顷,其中工业用地1300公顷,占比43%。

再多回顾3年:

2023年,广州计划供地3203公顷,其中工业用地851公顷,占比27%;

2022年,广州计划供地2505公顷,其中工业用地656公顷,占比26%;

2021年,广州计划供地2544公顷,其中工业用地620公顷,占比24%。

可以看出,近年来广州总体供地有波动,但工业用地总量稳步提升,占比不断攀升。今年占比43%,为近年来最高,特别是今年相较于2023年,工业用地的计划供应面积上涨53%。

广度|发展新质生产力,广州给地,给力!-LMLPHP

看完增量,再看总量。截至2023年底,广州全市现状工业用地面积近400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三,较2022年增加10平方公里以上,增量居全省第一。截至2024年3月,全市现有储备工业用地约21平方公里,且仍在不断增加中,助力广州工业发展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从空间上看,新增工业工地主要供给哪些区域?

根据《供应计划》,广州优先保障中心区域、近郊热点区域优质地块、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着重安排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国际金融城、南沙明珠湾起步区、白云新城等重点区域用地供应,合理安排产居用地供给,促进职住平衡。

按区划分,今年的工业用地,增城约359公顷、黄埔约339公顷,两者占据广州全部工业用地的“半壁江山”。

广度|发展新质生产力,广州给地,给力!-LMLPHP

目前,广州东部中心正聚力建设“现代活力核”。根据《广州东部中心总体规划》黄埔与增城连接区域约896平方公里被规划为东部中心,定位为挺起城市发展的产业硬支撑、担当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新广州”,未来服务超300万人口。

制造业有充足空间供给,城市的产业韧性和发展潜力才能更强劲。广度|发展新质生产力,广州给地,给力!-LMLPHP

善用地,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

保障工业用地,要增数量,也要保效率,实现高质量用地。

尽管今年天河、荔湾、海珠、越秀暂无工业供地计划,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区就要“躺赢”,而是要提高用地效率,用好存量。

如何用好存量?需要全流程管理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

首先要稳住基本盘,像保护耕地一样保护工业用地。

看长远,也看眼前。2020年,广州市在全省率先划定621平方公里的工业产业区块控制线,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中。其中,一级控制线443平方公里,是保障长远发展的工业用地管理底线;二级控制线178平方公里,是为稳定一定时期工业用地总规模,未来可根据城市发展需要作适当优化的工业用地管理过渡线。

4年来,全市工业产业区块总规模稳中有升,增加至623平方公里,管长远的一级控制线增加至451平方公里。

广度|发展新质生产力,广州给地,给力!-LMLPHP

用“底线思维”划定工业用地保护红线的同时,广州也持续推进“产业园区化”,坚持工业入园集聚发展。

广州已出台《广州市工业产业区块线管理办法》,要求新增工业用地、新引入工业项目一律进入产业区块集聚发展。近年来,广州95%以上的新增工业用地均位于产业区块内。

此次,《实施意见》也规定,各区纳入工业产业区块的规划工业用地面积占全区规划工业用地面积比例原则上不少于80%,单个工业产业区块内的工业用地面积不少于该区块总面积的55%。

针对传统工业园,广州也坚持“工改工”大方向,实施村镇工业集聚区改造。

放眼全市,广州共有工业集聚区1987个,用地面积约98平方公里,占全市现状工业用地总面积约25%,面临用地零散、产业结构低端、土地产出效率低等困境。

广度|发展新质生产力,广州给地,给力!-LMLPHP

对此,广州对症下药,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出台支持村镇工业集聚区更新改造试点项目的土地规划管理若干措施,优化提升村镇工业集聚区规划,引导村集体在原地有序实施“工改工”改造。

唯品同创汇、小鹏汽车产业园、鱼珠智谷、天河智汇PARK……一个个村级工业园转身一变为现代定制化厂房。2022年以来,广州启动16个村镇工业集聚区的改造试点,用地面积约4.6平方公里,规划产业建筑面积约1121万平方米,预计可实现811亿元的产值和37亿元的税收。

广度|发展新质生产力,广州给地,给力!-LMLPHP

优结构,以产出亩均论英雄

好钢用在刀刃上,把好地要用在新质生产力上。

从行业来看,《供应计划》明确大力支持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量子科技、纳米科技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用地供应,着重安排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南沙保税港加工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空港经济区等区域工业用地供应。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涉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谋篇布局未来产业,与之匹配的空间需求也随之发生新改变,需要与之适应的工业用地新思想、新方式。

广度|发展新质生产力,广州给地,给力!-LMLPHP

一方面,是思想上的改变。

广州不以买地单价论英雄,而是以产出亩均论英雄,要把空间资源配置给真正投入实体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更好的企业。

另一方面,是方法上的创新,除了精致规划,还要精准供应、精细管理、精心服务。

因为土地有限,所以要精准供应,用好大快地,也用好“边角料”,精准提供给不同用地需求的企业。

比如,从项目大小来看,可灵活采用“大项目保障用地,小项目保障用房”策略。比如,广州允许经济贡献高的制造业企业、“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依托既有的制造业产业链,将产业用房分割转让给产业链上下游的伙伴企业,强化产业链纵向发展关系,近4年累计办理近100万平方米的产业用房分割或转让手续,惠及企业超过130家。

因为新兴行业“诞生”的企业往往有别过去,需要精准把握新需求,量体裁衣。

比如,随着制造业企业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所需要的不再是单纯的生产工厂,而是需要一个用于技术研发和品牌打造的综合性环境。为此,《关于支持工业厂房建设的若干措施》鼓励高标准厂房建设,打造集设计、研发、创新、运营、智能制造于一体的“工业综合体”。

广度|发展新质生产力,广州给地,给力!-LMLPHP

要精细管理,改进规划用地管理技术规范,让用地更可操作。

比如,为回应先进制造业、现代都市工业对产业空间形态的最新需求,广州修订补充《广州市建筑工程容积率计算办法》,实事求是放宽工业建筑的层高计算标准,为实施“工业上楼”提供技术规范依据。

好政策需要好服务,要精心服务,让企业最快拿到地用于生产。

比如,为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在供地前,通过主动向企业提供规划条件和红线、提前指导企业开展方案设计等,将拿地前的“等待期”变成项目推进的“加速期”。在供地后,通过免费提供地形图和地下管线等电子数据等,保障企业拿地后“少跑路”“早开工”。

土地要素不断被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充足。

南方+记者 傅鹏

05-14 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