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与伶仃牧场2号、3号等装备织就立体智能化养殖矩阵助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

讯 记者钱瑜报道:5月16日,由珠海海洋集团投资建设的矩形柱稳式半潜养殖网箱平台“伶仃牧场1号”开工建造。这是继3月“伶仃牧场2号”“伶仃牧场3号”后伶仃牧场系列网箱平台第三台装备的开工,标志着珠海隘洲“标准海”示范段全面开工建设。

随着这批珠海自主知识产权海洋装备启航,珠海奏响向海图强的交响乐章。目前,珠海深海养殖设施已初具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有超400口深水网箱、10座大型深海养殖平台及至少1艘智能化养殖工船屹立于碧波之上,形成130万立方米的养殖水体,带动深海养殖产值迈向“百亿元俱乐部”。

打造立体智能化养殖矩阵

在辽阔海洋的宏大棋局中,“疏近用远”的用海策略映照出我国探索海洋的智慧。珠海隘洲,距香洲港三十海里之遥,如何“解锁”这片湛蓝?答案隐藏于海洋装备的科技实力之中。“伶仃牧场1号”作为区块智能化养殖集群的中央控制平台,能协同系列网箱平台(伶仃牧场2号、伶仃牧场3号)与周边30口重力式网箱,织就“1+N”的立体智能化养殖矩阵,引领行业向低成本、高智能、低风险、高效率的绿色转型之路进发。

“伶仃牧场1号”由珠海海洋集团旗下海洋装备研究院自主研发设计,具有珠海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它不仅是科技与自然的巧妙融合,也是一座矗立海上的生态堡垒:长达96米,宽广达47.8米,高度直逼六层楼高(18.5米),吃水深度15.5米,养殖水体6万立方米;创新性地采用了风力与太阳能的双重绿色供能方案,实现零排放。

此外,平台搭载智能化管理系统,拥有智能升降、定时定量自动饲养以及全方位的智慧渔业监控等前沿功能,实现了对海洋牧场各养殖单元的远程智能操作与数据分析,将提升管理效能与养殖产出,引领海洋养殖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珠海渔业产值突破百亿大关

珠海素有“百岛之市”美誉,坐拥广袤无际的海域与星罗棋布的岛屿,海域面积约9523平方公里,孕育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与无限潜力。随着“伶仃牧场1号”的启航,珠海将揭开海洋经济新篇章。珠海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苏跃朋强调,近年来,珠海积极响应国家海洋战略,紧密实施“海上新广东”蓝图,通过成立珠海市海洋发展局、组建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及全力推进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建设,“三海联动”,精心布局珠海的“蓝色经济引擎”。近期,一系列战略举措如《珠海市推进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珠海市深海养殖和远洋捕捞扶持措施(暂行)》的出台,彰显了珠海对现代海洋渔业发展的雄心壮志,伴随而来的是技术突破、装备革新与产业升级的累累硕果,以及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的蓬勃兴起,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作为珠海市海洋资源开发管控平台,珠海海洋集团以科技创新驱动海洋牧场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庆龙称,在珠海新一轮国企资源整合后,珠海海洋集团已统筹养殖海域近10000亩,正同步开展建设隘洲岛片区、小蜘洲岛片区、横洲岛片区、三角岛片区四个海洋牧场以及九洲一号养殖工船,于万山海域初步绘就“四区一船”的战略布局图谱。今年下半年将有4台桁架式网箱平台、1个休闲渔旅平台、55口重力式网箱陆续建成投产,养殖水体接近47万立方米,进一步提升珠海全市深远海养殖规模。

数据无声却展示出变革的图谱:2023年,珠海渔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0.7%,水产品产量亦稳步提升。目前,珠海的深海养殖设施已初具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有超400口深水网箱、10座大型深海养殖平台及至少1艘智能化养殖工船屹立于碧波之上,形成130万立方米的养殖水体,带动深海养殖产值迈向“百亿元俱乐部”。

05-17 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