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00:00

详情

收起

00:00

00:00

8月15日,2022年文化大篷车社区行暨第十一届广东十大文明和谐社区评选活动在羊城创意产业园正式启动。据悉,此次活动是创刊65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以“读懂社区·幸福南粤”为主题,将围绕广东省内各大社区在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方面开展社区服务、故事分享、文艺汇演等社区活动,以短视频的形式记录社区幸福生活的点滴。启动仪式现场本次活动由报业集团发起,由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妇女联合会,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广州市民政局共同指导,广东省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广州市志愿者协会、广州市羊城公益文化传播中心联合主办。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祖清、广州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庞红瑶、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鲍炜、广东省妇女联合会社会服务中心主任吉日格勒、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孙诚博、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彭澎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报业集团副社长、副总编辑胡泉创新活动新玩法,寻找全城幸福拍客文化大篷车自2012年启程,至今已经走过十个年头。十年间,大篷车驶入全省各地城乡500余个社区与村居,开展了许多形式丰富的精彩活动,记录了社区邻里间美好生活的幸福点滴,充分展示各社区精神文明等多方面建设的新成果,推动和谐社区的建设发展。今年,站在新的十年的起点上,文化大篷车以新的玩法启程再出发,在原有主题活动的基础上,新增“读懂社区·幸福南粤”短视频征集,寻找全城“幸福拍客”。通过大众的镜头,寻找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的身影,捕捉社区生活闪光点,记录幸福南粤社区行。报业集团副社长、副总编辑胡泉“在过往的十年里,文化大篷车肩负起宣传社区治理和传达群众诉求的桥梁作用,通过多种形式探索创新,见证了社区基层治理的新发展、新模式,看到了社区志愿服务水平的提升,报道了在党建引领下居民精神文明生活越来越丰富的故事。”报业集团副社长、副总编辑胡泉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创刊65周年,同时也是文化大篷车社区行第二个十年的开端,活动将围绕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幸福社区建设、兜底服务等四大维度,记录眼中的幸福南粤,述说精神文明故事,彰显社区治理新活力,印刻下居民生活的幸福点滴,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幸福社区氛围。圆桌论坛环节聚焦城乡社区工作,寻找最美新力量当天,第四届寻找广州“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活动也同步启动。据悉,寻找广州“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活动开展三年来,走过百余社区村居,共评选出90位广州“最美社区工作者”,累计获得社区居民点赞达420余万次,在社区基层一线记录最美身影的故事,树立一批榜样标杆。今年,在原有城市社区工作者的基础上,新增农村社区工作者参与评选,最终获选广州市“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荣誉称号的人数也将从30人增至40人,以进一步加强活动示范引领作用,更全面讲述基层社区工作者动人事迹,更充分展示广州新时代社区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广州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庞红瑶广州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庞红瑶在致辞中强调,希望各参与单位多多发掘和宣传身边城乡社区工作者的感人事迹,充分展示城乡社区工作者们为幸福和谐社区建设所作出的努力和成果。希望所有城乡社区工作者继续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再创佳绩,再立新功,为奋力推动实现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作出更大的贡献。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共筑社区治理共同体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强化社区职能,提高社区活力,需要社区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社区治理模式不断发生变化。启动仪式现场,围绕“疫情下社区治理新模式”话题,专家、社区工作者、物业工作者、志愿者、社工代表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意义深刻的圆桌对谈。“物业是基层治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广东省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副会长欧洋介绍了该协会在推进社区治理过程中的具体实践。一方面,通过推动基础服务标准化、智慧化建设,更好地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该协会从去年开始,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指导下,在全省范围内建设100家“红色物业”试点项目。“希望通过红色物业的选树,以点带面,带动更多小区实现共建、共商、共治的目标。”他说。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道旧南海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叶露雅介绍,疫情背景下,社区居民、商铺、社工站、志愿者等共同发起成立了社区公益基金,用于社区困难群众帮扶、社区公共设施建设等。“我们还与企业合作,为民政兜底的老年人派发智慧手环、烟感器等设备,让居民生活更有安全感。现在能感受到,居民之间关系更融洽,更有‘人情味’、更温暖。”她说。广州市白云区京溪街社工站主任龙淦指出,社区治理的前提在于多元主体参与,他建议,目前很多社区内都存在自组织,可以将这些自团体、自组织整合起来,赋予它们一定的服务方向,将它们培养成更具专业性的服务组织或平台,为社区治理贡献一份力量。“广州志愿服务的氛围非常浓郁。”广州市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陈文岳提出,需要进一步畅通社区中互助信息的共享渠道,让受助者的需求能够“看得见”、“摸得着”,让市民能够更加高效便捷地参与志愿服务,从而推动志愿服务的供需对接更加精准。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彭澎认为,要“读懂”社区,才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社区中既有普遍性问题,不同社区又有个别性的问题,所以应该按‘一区一策’的思路,根据社区的具体实际来制定解决方案。”他说。

08-16 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