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信息系统工程(第一部分)》

章节说明

65%为新增内容, 预计选择题考5分,案例和论文不考;本章与第三版教材一样的内容以楷体字进行标注!

1 软件工程

1.1 架构设计

1、软件架构设计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能否达到架构级的软件复用

2、通用软件架构:数据流风格、调用/返回风格、独立构件风格、虚拟机风格和仓库风格

3、在架构评估过程中,评估人员所关注的是系统的质量属性。(17下7)

4、敏感点是一个或多个构件(和/或构件之间的关系)的特性,权衡点是影响多个质量属
性的特性,是多个质量属性的敏感点

5、基于场景的方式主要包括:架构权衡分析法(ATAM)、软件架构分析法(SAAM)和成本 效益分析法(CBAM)中。在架构评估中,一般采用刺激、环境响应三方面来对场景进行描述。 刺邀是场景中解释或描述项目干系人怎样引发与系统的交互部分,环境描述的是刺激发生时的情况,响应是指系统是如何通过架构对刺激作出反应的。

6、基于场景的方式分析软件架构对场景的支持程度,从而判断该架构对这一场景所代表的质量需求的满足程度。

1.2 需求分析

1、需求层次包括业务需求、用户需求系统需求。(18下7)

2、质量功能部署(QFD)是一种将用户要求转化成软件需求的技术,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升软件工程过程中用户的满意度。为了达到这个目标,QFD将软件需求分为三类,分别是常规需求期望需求意外需求。(21上9)
(1)常规需求:用户认为系统应该做到的功能或性能,实现越多用户会越满意。
(2)期望需求:用户想当然认为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或性能,但并不能正确描述自己想要
得到的这些功能或性能需求。如果期望需求没有得到实现,会让用户感到不满意。
(3)意外需求:也称为兴奋需求,是用户要求范围外的功能或性能(但通常是软件开发人员
很乐意赋予系统的技术特性),实现这些需求用户会更高兴,但不实现也不影响其购买的决策。

3、需求过程主要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规格说明书编制、需求验证与确认等。

4、使用SA方法进行需求分析,其建立的模型的核心是数据字典,围绕这个核心,有三个
层次的模型,分别是数据模型、功能模型和行为模型(也称为状态模型)。(22上9)

4、UML的结构包括构造块、规则公共机制三个部分

5、UML中的事物也称为建模元素,包括结构事物、行为事物(也称动作事物)、分组事物注释事物(也称注解事物)。

6、UML中的关系
(1)依赖:是两个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其中一个事物发生变化会影响另一个事物的语义。
(2)关联:描述一组对象之间连接的结构关系。分为组合和聚合,都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其中组合事物之间关:系更强,部分和整体之间有共同的生命周期。
(3)泛化:一般/特殊的关系,子类和父类之间的关系。继承关系是泛化关系的反关系, 也就是说,子类继承了父类,而父类则是子类的泛化
(4)实现:是类之间的语义关系,一个类元指定了另一个类元保证执行的契约。

7、UML14 种图(18 上 27)

8、UML5个系统视图:【记忆口诀:裸线不用进

9、面向对象分析阶段的核心工作是建立系统的用例模型与分析模型

10、在00A方法中,构建用例模型一般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识别参与者、合并需求获得用例、细化用例描述和调整用例模型,其中前三个阶段是必须的。

11、用例之间关系
(1)包含关系:当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例中提取公共行为时,应该使用包含关系来表示它们。
(2)扩展关系:是如果一个用例明显地混合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场景,即根据情况可能发生多种分支,则可以将这个用例分为一个基本用例和一个或多个扩展用例,这样使描述可能更加清晰
(3)泛化关系:当多个用例共同拥有一种类似的结构和行为的时候,可以将它们的共性抽象成为父用例,其他的用例作为泛化关系中的子用例。父子关系、一般和特殊关系

12、类之间关系有关联、依赖、泛化、聚合、组合和实现

【2023年11月第四版教材】《第5章-信息系统工程之软件工程(第一部分)》-LMLPHP

08-16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