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美赛A-F题思路+代码+模型+论文:2.2开赛第一时间更新,获取见文末名片

美赛流程以及经验分享
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之前参加美赛的经验,主要分两部分来讲。一部分是美赛流程,另一部分是美赛经验。

一 美赛流程
比赛前:
首先是美赛报名。对于报名的具体细节,大家可以参考我当时报完名整理的博客《美赛报名步骤解说》,链接如下:https://blog.csdn.net/zr147258369/article/details/86483215?utm_source=app

其次是比赛准备。比赛每组三人,我个人建议一人负责论文写作,两人负责编程和建模,因为美赛编程要求不如国赛要求高。对于论文写作的人而言,首当其冲的肯定是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建议可以阅读一些学术报告,掌握专业术语的表达。其次可以参考往年的优秀论文,确定论文框架,论文格式。对于编程和建模的人而言,需要提前了解美赛的题目类型,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一般选择MCM(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 数学建模竞赛),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选择ICM(Interdisciplinary Contest In Modeling 交叉学科建模),分析历年的题目,选择适合自己的类型,但具体还是根据题目出来后,团队对于题目的兴趣与思路决定。

MCM

ICM

A

连续型

D

运筹学/网络科学

B

离散型

E

环境科学

C

大数据

F

政策

最后是赛前心态。想要参加美赛的同学也一定了解了美赛的难度以及获奖比例,美赛共设置五个奖项,分别为Outstanding Winner,Finalist,Meritorious Winner,Honorable Mentions,Successfully Participation。 在国内,约定俗成地将这五个奖项分别对应为特等奖、特等奖候选奖、一等奖、二等奖,成功参与奖。获奖比例依次为0.5%,1%,13%,30%,55%。所以相对比国赛而言,美赛获奖的概率更高,难度也就稍低,所以一定不要胆怯,只要认真完成了,一定会有收获。

比赛中:
一旦题目公布后,下载题目,分析题目,选择题目。确定题目之后,负责论文写作的同学下载控制页,根据实际情况改动其表头及页眉队伍信息。(这项工作在题目确定后就完成,因为到后期的时候,快提交论文的前5个小时完全进不去网站)

确定题目之后,对题目进行翻译,(当然一般都选择网页翻译,但是对于一些不确定的地方一定要研读英文版题目)队伍成员深入讨论研究题目,确定思路和建模的大致框架。(研究讨论题目的过程,编写论文的同学一定要全程参与,要了解题目以及团队的思想,确保论文写作过程中描述精准,表达清楚)。确定模型框架之后,编写论文的同学可以在其他两位同学建模的过程中完成题目背景,问题重述等内容的编写。

建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1 大胆的构造模型,不一定要像万有引力公式那样严密(短短四天时间,我们怎样也不可能达到科学家那样严密)。

2 建模构造的模型看起来要合乎逻辑,但不一定完全能应用于现实(可以将模型成立的背景写在假设中)。

3 尽量三个人一起讨论模型的大体框架。

编程过程主要还是考验负责编程的同学的能力了,我就不多加赘述了。

提交时,仔细核对论文提交和控制页提交的邮箱,按照要求格式完成提交。提交后,通过指导教师登陆(Advisor Login) 连接登录竞赛网页,查验 COMAP 是否收到了论文电子版。如果成功提交的话,48小时内登录后的界面的左下角会显示 "received";否则要联系美赛官方解决。

二 美赛经验分享
1 时间安排
第一天 前半天

分析题目,确定题目,完成控制页

第一天 后半天~第二天 前半天

第一问模型建立,编程解决;题目背景,问题重述等完成

第二天 后半天~第三天 前半天

第二三问模型建立,编程解决;第一问论文写作完成

第三天 后半天

第四问模型建立,编程解决;第二三问论文写作完成

第四天 前半天

第四问论文写作完成;建模同学完成参考文献、优缺点等简单内容的编写;编程同学完善代码

第四天 后半天

团队成员一起修改论文(包括格式、语句、图表的布局等等)

上述表格是我们团队去年参赛的大致安排,大家可以酌情参考。

2 个人感悟
难度上:除去英文写作的挑战之外,难度比国赛稍微简单点,其对编程的要求没有国赛高,但建模的难度稍大点。个人感觉美赛更注重分析问题,国赛更注重解决问题。(美赛不需要编程代码等附录)

布局上:美赛非常重视排版,一定要整洁。图表等一定要有序号,公式一定要手敲。

内容上:不要过分渲染论文结果,实事求是,以叙述的角度告诉读者,不做评论

01-29 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