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了子女的夫妻离异现象与日俱增,再建(或称重建)家庭也会随之越来越多。两个残缺家庭组合成为一个结构完整的家庭,既弥补了家庭结构的缺憾,也弥补了家庭教育功能的缺陷。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值得倡导。

这类家庭的关系是很难处理得好的,必须谨慎从事。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颜之推在他的《颜氏家训》一书中,就曾专门论述过这个问题。他说:

“凡庸之性,后夫多宠前夫之孤,后妻必虐前妻之子;非唯妇人怀嫉妒之情,丈夫有沈惑之僻,亦事势使之然也。前夫之孤,不敢与我子争家,提携鞠养,积习生爱,故宠之;前妻之子,每居己生之上,宦学婚嫁,莫不为防焉,故虐之;异姓宠则父母被怨,继亲则兄弟为仇,家有此者,皆门户之祸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一般人的性情是,后夫一般都宠爱妻子前夫留下的子女,后妻一般都虐待丈夫前妻留下的子女。之所以如此,并不仅仅是因为妇女怀有嫉妒之心,丈夫具有一种深沉的感情,驱使他们这样做,而是事物发展造成这种情势。丈夫认为,妻子前夫留下的子女,不敢和我的子女争夺家庭地位,从妻子带来的孩子小时侯起,丈夫就照顾抚养,逐步产生爱心,越来越喜欢,所以丈夫会宠爱妻子前夫留下的子女。妻子则觉得,丈夫前妻留下的子女,每个子女在家庭的地位都高居于自己亲生子女之上,如为学、做官、娶妻、出嫁诸事,都不能不防备。所以,妻子一般都虐待丈夫前妻留下的子女。丈夫宠爱妻子前夫留下的子女,丈夫前妻留下的子女会怨恨父母;继母虐待丈夫前妻留下的子女,则兄弟之间要引起仇恨。家庭里出现这种问题,是家庭的祸害,是家门不幸啊。

颜之推在一千多年前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应该说是很透彻的,值得敬佩。

直到今天,这种再建家庭里的情况,有的还是像颜之推所说的那个样子。对一个家庭的儿女亲疏有别,不能一视同仁。有的继母虐待丈夫前妻留下的孩子,歧视、排斥、甚至经常殴打,恨不得置之于死地而后快等等,其恶劣的行为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不久前,法院就处理过一个这样的恶继母。

而对自己亲生的孩子,却是想方设法地百般地偏爱、溺爱,受到社会强烈地指责。这是常见的情况。

上述虐待前妻子女的现象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也是令人痛心的。当然,继母、继父处理的好的,也是大有人在。值得欣慰。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似害实爱 似爱实害。

在西方,广泛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故事,恰恰与此种“表现”正好相反。

说,在一个再建家庭里,这个继母非常的有心计,她对自己带来的孩子和对待丈夫前妻留下的孩子的态度,完全是一反常态:

她的做法很不寻常,确乎出人意料。她虽然很讨厌现在丈夫前妻留下的女儿,但她却让前妻的女儿整天过着十分悠闲、自在、安逸的生活,从而博得社会舆论的广泛赞誉。于是,前妻的女儿,便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状态,整天尽情地吃喝玩乐,无所事事,无所用心,养尊处优,什么活计都不干。结果,变得又馋又懒又肥胖,还诸事不通。

而她自己的女儿呢,她却安排天天在田地里和家庭里劳动,学做各种活计。在带领女儿劳动的过程中,随时随地对女儿进行为人处世的教育。女儿不仅学会了多种农活儿和家务活儿,变得心灵手巧,而且也非常的勤劳、懂事,身体也很健美,谁见了都喜欢。

当一位年轻英俊而聪明的王子到他们家访问时,一看就看中了继母的那个勤劳、能干、心灵手巧、善于生活、通情达理、颇有智慧的美丽的亲生女儿;而轻蔑地拒绝了丈夫前妻留下的那个懒惰、依赖、诸事不通、一无所长的胖乎乎、傻乎乎的女儿。

这虽然只是一个广泛流传的故事,不见得有真人真事。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西方国家,人们对“爱的辩证法”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西方国家对再建家庭里如何对待不同姓氏的儿女的态度和价值取向,跟我们国家一模一样。

这个传说故事中,让我们从反面认识到,家长对孩子的爱,不能只是看表面,要看实质。有的时候,看起来是在“爱”,实际上是在“害”;而有的时候,看起来是在“害”,实际上是在“爱”,是十分深沉地爱。

这就是“爱的辩证法”。

孩子因为年龄小,涉世不深,看问题不透彻,只看到表面现象,而看不到事情的实质,可以理解。

我们做父母的,是成年人,应该明白,也必须明白:究竟什么是真正地“爱”,要懂得爱的辩证法的真谛。

08-03 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