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服务解决了“可供应性”,数据地图解决了“可搜索/可获取性”,当消费方获取数据后,提供“可分析”能力,帮助数据消费者结合自身需要获取想要的分析结果。

      过去,各业务部门的分析诉求往往通过公司总部“保姆式”开发模式来满足,即业务部门只负责提出需求,所有的方案从设计到开发实现,统一由总部完成。这也是传统意义上的数据仓库的标准报告生成方式,强依赖于IT人员,贯穿整个数据分析过程,从获取数据、建模到设计报告,均需要IT人员的支撑。这种模式存在多个问题,如下所示。

        1)总部开发周期长通常从需求提出到开发实现,需要多轮次需求解析和澄清。由于总部并不了解业务部门的实际业务,即使在方案设计阶段也可能需要再次对需求进行确认。IT开发完成后还需要进行严格的测试验证和部右。

        2)无法满足灵活多变的业务要求。业务运营和业务作业不同,作业模式相对稳定,当大的场景不发生变化时,作业模式是基本稳定的。而业务运营是按需开展的,往往是从问题出发,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风险是经常变化的,很可能任何一个内外部因素的变化就会带来新的业务运营关注点,而总部开发模式不可能实时满足所有区域的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服务+自助”模式,即公司总部只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和分析能力组件服务,各业务部门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进行灵活的数据分析消费,数据分析的方案和结果由业务自己完成。这一模式有如下价值。

        1)数据分析消费周期极大缩短。当各业务部门需要进行数据分析消费时,可以直接调用已建好的数据服务进行自助分析,整个报表开发周期缩短为1~2天。

        2)发挥业务运营主观能动性。俗话说“高手在民间”,各业务部门是业务作业的责任主体,同时也对业务及经营结果负责,因此各业务部门是业务运营的第一责任人,同时也是最了解业务自身现状与问题的。通过自助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各业务部门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将数据分析消费与业务运营改进相结合。

        3)减少“烟囱式系统”的重复建设。各业务部门在保证数据分析消费灵活性的同时,并不需要重复构建支撑消费的数据基础,所有公共的数据汇聚、数据联接都统一建设,在遵从隐私保护和安全防护要求的前提下以数据服务的形式充分共享。

12-25 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