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EA:Nerve Knife.ex4黄金交易策略_黄金趋势ea-CSDN博客
一、预期效用理论
预期效用理论是描述人们在做出决策时如何考虑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一种理论。该理论最初由经济学家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和奥斯卡·摩根斯坦恩(Oskar Morgenstern)于1944年提出,后来由经济学家詹姆斯·汉斯勒(James H. H. L. Hartle)、伦纳德·翁斯德尔(Leonard J. Savage)和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等人进一步发展。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人们在做决策时不仅考虑到可能发生的不同结果,还考虑到这些结果发生的概率,并且根据他们对这些结果的偏好来选择最佳的行动方案。预期效用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们会尽量选择那些使其效用最大化的行动方案。
预期效用理论的关键概念包括:
-
效用函数:描述个体对各种结果的偏好程度,通常以效用函数的形式表示。
-
风险偏好:描述个体对风险的态度,即个体对不确定性的容忍程度或偏好。
-
期望效用:描述个体对各种可能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值,其中权重是结果发生的概率。
预期效用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用于分析决策者在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时的行为模式,并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然而,该理论也面临着一些批评,包括对人们对概率的主观解释以及对风险偏好的动态性的挑战。
二、均值-方差投资组合理论
均值-方差投资组合理论是一种用于投资组合选择和资产配置的经典理论。该理论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哈里·马可维茨(Harry Markowitz)于1952年提出,他因此获得了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投资者应该在构建投资组合时考虑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并通过有效地将资产进行组合来实现预期收益最大化或风险最小化的目标。
具体来说,均值-方差投资组合理论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概念:
-
预期收益率:描述投资者对资产未来收益的期望值。
-
风险:通常使用资产收益的方差或标准差来度量,用于描述资产价格波动或不确定性的程度。
-
效用函数:描述投资者对不同投资组合的偏好程度,通常是投资组合预期收益率和方差的函数。
-
边际效用:描述投资者在追求效用最大化时对额外一单位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和风险的敏感程度。
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基于这些概念,马科维茨提出了一种优化框架,使投资者能够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做出权衡,从而找到一个最佳的投资组合,即一个既具有预期收益率,又具有最小风险(或给定风险水平下的最大预期收益率)的投资组合。
均值-方差投资组合理论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量化的方法来进行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成为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并被广泛应用于金融实践中,例如资产管理、风险控制和资产定价等领域。
基本资产定价模型通常指的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CAPM是由美国学者威廉·夏普(William Sharpe)、约翰·林特纳(John Lintner)、詹姆斯·托贝因(Jack Treynor)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用来估算资产预期回报率的模型。
CAPM的基本假设包括:
-
投资者是风险规避的,即他们倾向于在给定预期收益率下选择风险最小的投资组合。
-
投资者通过投资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来构建投资组合。
-
市场上所有投资者都有相同的投资视角和预期。
-
市场是完全有效的,即所有信息都是充分的,价格会反映出所有可得信息。
基于这些假设,CAPM提出了资产定价方程。
CAPM的核心思想是,资产的预期回报率应该与其相对于市场组合的风险(通过贝塔系数衡量)成正比。换句话说,资产的预期回报率应该是无风险利率与市场风险溢价之和,而市场风险溢价是市场组合预期回报率与无风险利率之间的差异。
CAPM被广泛应用于金融实践中,用于估算资产的预期回报率、评估投资组合的绩效以及确定资本成本等。然而,CAPM也受到一些批评,包括对模型假设的合理性、市场有效性的质疑以及对贝塔系数的估计方法等方面的挑战。
四、套利定价理论
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 Pricing Theory,APT)是一种用来解释资产定价和预期回报率的理论模型。它由斯蒂芬·罗斯(Stephen Ross)于1976年提出,是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一种扩展和补充。
套利定价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资产的预期回报率应该与其与一系列因素(或者称为风险因子)的暴露程度相关联,而这些因素可以影响资产的价格。与CAPM只考虑市场风险因素不同,APT认为资产的回报率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APT的基本假设包括:
- 投资者是理性的,可以通过套利来消除价格的偏离。
- 市场是完全有效的,所有信息都是充分的。
- 资产的回报率可以通过一系列因素的线性组合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