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一看似乎市面上现在有不少全栈嘛,但实际在面对大厂时却可能会面临着什么都会点却无精通的尴尬。

企业需要这样的人么,其实也需要,但在技术视角看来却难以给予更高的认可,这就意味着薪资范围在技术人范围内会有天花板。比如腾讯,什么都会点的人,就算有着 7 年以上的经验,可能也难给 T3 / T9 级以上的定级。

这些候选人自己大概也清楚这点,所以多少还是想到大厂里进行深造,起码有个几把刷子后再去做管理,后续的路子会宽得多。然而,没有前置的经验与积累,却也很难得到大厂的认可。于是,这样的小作坊就成为了技术人员的焦油坑,挣扎而难逃离。

好不容易来到了大厂,可能却也会发现,大厂也在推崇所谓的中台、服务化等等;那么或许候选人会加入到一个纯技术的团队,或者还是到一个小作坊型的团队。如果是后者,没有本质区别;而前者,从泛泛到某一领域的绝对专精,两边格格不入,却都有着限制的视野——当行业风气突然转变,飞在天上的大神依然是大神,猪可能却会都跌落地面摔死。

困局

职业生涯是场长跑。大多数人所想到的破局方案,在于适时地转变角色,在技术圈子与其他圈子之间寻找立足点,比如转为项目管理、产品经理、职业管理人等等。

跨界当然没错,问题就在于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弹出技术圈,成为四不像。如果一个候选人在能力上既不是技术人也不是管理人,这会非常尴尬。

就我的角度看来,现在的很多高级的技术管理型岗位,所想要的,是技术与管理的双管齐下,成为技术与团队的双 Owner。这个想法没有错,但在这样的技术大环境下却非常困难。

相反的,我愿意相信,技术有着自己的生命力与业界的认可,想要得到技术的认可,还是得通过技术的方式。一个技术管理人,首先是个技术人,才是个管理人。

破局

一个典型的破局思路是,换个工作吧。理想情况下,当然可能不断地加入更好的团队,让自己不断地成为更好的人;

实际却很难。因为,大多数人从一个技术贫瘠的环境下,相对比较难有很好的视野来评估后续的机会;而面试的时候所能接触到的面试官,也并不就等同于未来要共事的上司或同事,大多数人难以知道确切的就职机会下的技术氛围与环境。

焦油坑就摆在这,想要破局一定是困难的,一定不能只靠外力。核心的方向在哪里?抛砖引玉,我想讨论下,小作坊的人们有什么方向可以尝试。

技术驱动

我想要相信,技术环境的困局还是需要技术驱动地来破局——通过技术的方式解决问题。

首先,要让自己在焦油坑中仍有余力,这就意味着一方面是期望管理,一方面是提升效率。期望管理的意思是,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那么就需要主动地去争取少做不重要甚至不需做的事、多做有价值有深度的事;提升效率则是,让自己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完成更多的事,让自己能够有空间去提升自己,然后才能撬动杠杆进一步做更多的事。

其次,尝试让自己的技术提升与工作结合起来。技术债务一方面是债务,另一方面也是资产。小作坊可能都不是巨人,没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多少也都已经会有些积累,可能就是一个个的小山丘。我们不妨尝试着去更深入、更专业、更技术地探究这些团队已有的技术积累,尝试去沉淀、连接、升华;并且尝试通过这些行为去给团队创造价值,形成双赢。所以,尝试在这些小山丘之间修修路,连接起来;也尝试在路上搭几个小茅庐,给路过的口渴的人们送口水。

最后,依然要全方位发展。通过各种方式,在职能范围内补齐自己的短板。几乎所有的团队都会青睐有创新精神的、主动进取的人,只要没有影响到你本来的工作输出。偏科总是不好的,这会让自己失去更多的可能性。让我们别再老想成为全栈,让我们成为黑客。

前端

那么,作为一位前端人,在一个焦油坑里,我该做什么?

MD 有点写不下去难产了,让我想想再接着写。

09-14 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