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对于个人而言是特殊的一年,经历了很多事,生活和工作都开始了新的旅程。

翻了翻微信朋友圈,看到在 2020 年 1 月 1 日的时候发过一个朋友圈,内容是这样的:

别问... 问就是没完成 😶

虽然这个 TODOList 没完成,但还是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值得流水账记录一下。

工作

今年工作上最大的变化就是离开上一家公司,来到阿里。工作上也开始独立负责一些非常有挑战性的事情,痛并成长着(真的很痛、很累,但确实也真的有成长)。很感谢在前公司遇到的所有的人,真的帮助了自己很多,算是顺利完成学习 -> 工作的转变。

第一次跳槽

18 年 6 月毕业,当时给自己的规划是第一份工作在第一家公司待 2.5 - 3 年。

  • 第一年,补充自己的前端技术栈,支撑业务
  • 第二年,继续提升前端技术,做一些前端基建的事;深入业务,在业务中找到技术落地、发力的点。
  • 第三年,体系化自己的技术,不在局限于前端,一专多长。

计划赶不上变化,在 1.5 年的时候就换工作了 🤣

面试回顾

年初的时候其实也没想着跳槽,本来是想着在6、7月的时候再看看机会。好几个朋友都在问要不要尝试一下,我想着也好,先试试看,毕业到现在也都没面试过。

通过朋友内推了淘系这边一个 Serveless 方向的部门,先说结果:一面没通过,面试官人很好,也给了我一些评价和建议,简单来说就是基础还可以但是在解决方案和技术架构上经验不足,不过最主要不 match 的一点是我在 Node 这方面几乎没有项目经验,和本身 Serveless 方向有所偏差。

之前有听人说,可以在没有特意准备面试的情况下去参与一次高水平面试,能了解自己目前的一个真实状态。但是通过这次面试,个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面试准备不足、没找到面试状态。所以啊,面试还是需要花时间准备的啊,当然,不是刷题背题,那没有意义,主要是体系化地梳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做过的事情

虽然知道自己确实有差距,但是,心里不服输啊,得再面一次。就又推了另一个部门 AE 技术部(也就是现在在的部门),约了大概两周后面试。同时,还找人内推了网易云音乐。复习基本是在晚上 22:00 - 24:00,每天花 2 - 3 小时梳理了一下前端技术体系,顺便看了一些技术文章。有一说一,为面试而学习效率也挺高的(手动狗头)。

网易云音乐的面试流程比较快,一面技术电话面,二面技术、三面技术、HR面试是在同一天现场面。一面二面都挺顺利的,三面是郑海波大神面试的,就问了我一个问题:在浏览器输出 URL 到页面呈现这个过程发生了什么事,说得越仔细越好。然后我就根据自己的理解从网络到浏览器渲染整个过程都说了一遍,其中每个细节点都会被展开问一两个小问题。整体下来回答的不好,很多细节点都没有深入了解过。最后和 HR 也聊了 40 分钟吧就结束面试了。过了两三天得到结果是评级对应的岗位暂时没有 HC,暂时不录用。心里小小失落了一下,再想想也没啥,继续加油呗。

阿里这边总共是 4 面技术面 + 1 面 HR 面,整体面试流程差不多持续 20 来天吧。虽然时间比较久,但是优点也很明显啊,我有充分的时间准备面试,从一二面的紧张到三四面的释然,终面反而比一面更放松,可能也就是所谓找到了面试状态。面试结束后一周左右,接到了 HR 的电话,通知面试通过,开始走 offer 流程,又突然激动了起来。后来,也就是顺其自然入职了。

离职

印象很深刻的是离职的过程,真的是很特别的离职了。过年由于疫情原因,没法复工,但是自己需要提离职了。完成了工作交接之后,在 HR 和公司行政的帮助下,完成了远程离职。还记得 last day,还没复工,公司安排了同事特意到园区处理离职证明的事情。拿完离职证明,挺感慨的,last day 和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样,望着空无一人的办公区,收拾完行李,拿走自己的工位牌就默默离开了。

在阿里

心里一直有个阿里梦,毕业前给自己定的职业规划中第二家公司是阿里,也算是达成了一个小目标。

工作

真的挺奇妙的,第一次经历了远程入职,然后就开始了阿里生涯,也是第一次经历 SOHO 办公

从入职到转正,心路历程经历了几个阶段:

  • 远程入职,SOHO 办公:刚入职之后还是比较迷茫的,不知道自己要干啥,并且一切都是在钉钉上进行沟通
  • 开始接触阿里的技术:开始了解阿里的技术体系,在内网技术论坛上阅读大量的技术文章,铺天盖地的新知识就直接砸脸上
  • 对焦团队目标:TL 和自己对焦了几次团队目标,感觉非常兴奋,但又非常紧张,很多事没做过啊,很有挑战性啊,要咋办啊
  • 复工入园区:终于可以进园区了,现场办公效率妥妥更高的

用了几个表情来描述自己的心路历程:

转正之前挺担心的,觉得自己没有做多少事情,对部门的业务也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转正 PPT 1.0 直接被打回,反馈是没有体现自己做的事情和价值,重新梳理。和 TL 仔细聊了一会儿之后,就开始思考该如何表述。TL 给到的建议是先不急着动手做 PPT,先写一个大纲,也可以把自己要讲的内容都写出来,然后再梳理,最后呈现成 PPT。按照这个方法,并且和 TL 多次沟通寻求帮助,转正 PPT 2.0 就这样定稿了,转正答辩也比较顺利。

试用期三个月感觉还是 landing 比较顺利,没有感觉到太大的压力,做的事情也都可以 cover 住。当然,故事的发展当然不会是一直都是一样的节奏,如果一直都是这样顺利,那就完了

新秀墙

对于 NBA 菜鸟来说, 撞到新秀墙是常用的事儿。转正过后的某一天,我也突然就撞墙上了。

和自己之前的工作不同的是,现在需要思考更多,有很多代码之外的事情去做,比如产品方案设计、技术架构设计、项目管理、产品运营等。对于自己的技术、业务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都有很大的挑战。

如何根据四象限工作法将自己的事情有条理地安排并且完成?这也是自己一直在学习和积累经验的问题。

当然,我一开始遇到这些事儿的时候,真的是乱成一团糟。技术业务能力感觉 cover 不足,方案设计、项目管理、运营推动能力也感觉不足,每天看似很忙,但其实没有做太多有价值的事情

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感觉这样下去不行,就和 TL 沟通寻求帮助,也和一些工作多年的朋友进行沟通后,逐渐地在寻找属于自己的节奏。

现在来看,新秀墙虽然已不在,虽然还是很痛,但是成长也是很明显。

就像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当你感觉到痛苦的时候,说明你正在成长”。是不是有点鸡汤。。🤔

说说自己的成长吧。

成长

来阿里之后,主要做的是一些工程化的事情,对于自己而言,挑战还是比较大的。

先说技术成长吧,写这一部分的时候,想了想,貌似好像也没啥值得拿出来讲的技术成长。如果真要总结的话,那就是以下几点:

  1. 整体技术架构设计解决方案设计能力提升了
  2. 整条前端工程化链路算是入门了
  3. 除了前端之外,其它方向(Node、小程序、智能化等)也有了一些积累

就不具体展开了,以免被人发现自己太菜了 👻

除了技术成长之外,其它方面也成长了挺多,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吧:

  1. 写 PRD、画 sketch:随时拿起电脑就可以写一个产品方案,画一个设计稿了好吧,虽然不是那么专业
  2. 沟通能力:跨部门沟通能力的提升,以前更多的是和相业务团队上下游的沟通,基本都比较熟悉的几个人,怼怼更简单(这个需求不合理,不做;这个 bug 不是前端的,别找我 ...)。现在更多的是和不同的人进行协作(经常都是跨部门),挺考验沟通能力的
  3. 文字总结能力:咳咳,写文档、画图能力还是要会的,这方面提升挺多的
  4. 体系化思考能力:思考更全面,目光更长远
  5. ...

当然,这里提到的成长都是对于自己而言,这一年有成长的,不是说这方面自己做得已经非常好哦,还是有很大程度需要提升的,现在只能算是入个门吧。

内推

  • 梦想:内推不是很简单吗,每个月内推几份简历,赚个内推奖金,真香
  • 现实:有人找工作吗?求简历啊

对于招聘我的的感悟有三点:

  • 主动出击:只要你再主动一点,或许我们就有故事发生了
  • 循序渐进:先和他们聊一聊阿里、简历以及面试,聊得差不多了,再问一下是否考虑我们部门
  • 持之以恒:招聘也像是运营,这个事情可能会耗费你的大量精力,并且可能会投入很多但一无所获,这个时候还是需要坚持

招聘之路,任重而道远...

既然提到了招聘,那就打个小广告吧:

outing

工作之余,团队一起去了一趟三亚 outing,别说,喜欢上了找个酒店睡两天的感觉。

每天的生活很简单,起床-早餐-出去逛逛-睡午觉-游泳-吃海鲜-沙滩漫步-睡觉,很慢,很舒服。

写作

有时候感觉文章看多了,就不敢写了,怕误导别人。不像前两年的时候,反正有啥写啥,纯当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笔记。

相比去年,今年文章写得貌似多了几篇,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文章帮助更多的前端爱好者。

面试相关

在面试之后,将自己梳理的前端知识体系整理成了一个思维导图,并且将我收藏夹里的所有文章分类理了一遍,发了一篇 2020年前端面试复习必读文章,效果比我想的要好很多很多,现在在掘金上有近 26 万的阅读量。在评论区经常能看到有人留言说文章很全,也有朋友加我微信说感谢这篇文章,非常有帮助。挺好,虽然只是当了一次知识的搬运工,能帮助到这么多人真的挺开心。

那段时间,还写了几篇前端面试相关的文章,也有一些人看。

工程化相关

除了面试文之外,也写了几篇工程化相关的文章。不会很深入,更多的是实用性、易读的知识点。

两篇关于 Babel 的文章,希望帮助初学者对 Babel 有个简单的了解,知道如何通过 Babel 来解决一些实际项目中的问题:

Vue3.0 发布的那天,下午的时候我就预感今晚有大事要发生,晚上打开电脑的时候就看到几分钟前 Vue 发布了 release v3.0.0 。害,明明我是最早看到 release 公告的那批人,本来想翻译一下,然后想想算了,我这英语水平,不够官方,还是别误导人了。在群里和朋友说了一声之后,我就跑去研究 vue-lit 去了。。然后写了一篇 尤大 3 天前发在 GitHub 上的 vue-lit 是啥?然后你们都知道的,第二天 Vue 3.0 来了 的文章火爆全网,然而我这篇文章却鲜有人看,明明 vue-lit 也很有意思好吧。

再之后的一篇文章是关于 Rax 的:当我谈 Rax 按端拆分代码的时候我谈些什么,嗯,阅读量惨不忍睹。这篇文章是在做项目过程中阅读了 Rax 的相关源码后写的,从中其实可以学到很多有意思的思路的,所以写了篇文章记录了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阅读一下。

其它

作为一名程序员,开发环境是一定要好好整整的。用过 mac 的人应该都知道, iterm2 是开发必备的终端神器,根据自己的配置和网上搜到的一些零碎的文章,整理了一篇 这篇 iTerm2 + Oh My Zsh 教程手把手让你成为这条街最靓的仔,还没用过这个 app 的人应该可以照着这篇文章直接上手。

今年发在网上的也就这几篇文章,还有一两篇文章已经写了一半(准确说是写了一半就被放在那不想写了。。),看看之后如果想写了再写完发出来,主题当然也是关于工程化的。

摄影

工作更忙了,拿起相机的时间更少了,发一些今年拍过的一些照片吧。

龙井茶山

采茶的季节,找了个周末就去龙井爬山了。

法喜寺

法喜寺今年突然就成为了杭州的网红打卡点,我也拿着相机去逛了逛,不过人太多了,如果想去的朋友还是要趁早。

浙西天池

毕业前拍过一次银河,就心心念念要再去一次,这次买了帐篷,get 了一个新成就:星空露营。第一次没经验啊,买了一个公园草地用的帐篷就上山了,晚上睡觉真的是超级冷,而且全是露水(因为帐篷不是密封的),也算是攒了攒经验。

书店

杭州的一个网红书店,看到很多人来打卡。

双 11

今年第一次经历双 11,感觉园区氛围超级棒。

期待 2021

2021 不准备做 TODOList 了,工作和生活都兼顾,能做好几件事就 OK。

  • 💡 多思考
  • 📚 多看点书
  • ⌨️ 多写点代码
  • 📝 多写点文章
  • 📷 多拍点照片

然后期待掘金 10000 粉吧。

最后再叨叨一句

🏅 阿里巴巴国际化前端团队 - 基础架构组还有 P6/P7 的 HC 哦,可以添加微信 xb9207 详聊。

也可以加我微信聊聊天,谈谈人生谈谈理想。

03-05 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