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年轻的时候,是热血的,自比马云马斯克,自比乔布斯佐罗斯,幻想改变世界扭转人生,即便是一事无成的到了晚年,也依然认为自己胸怀天下叱咤风云,想必大家从上一辈人的口中,从出租车司机的口中,从很多路演中热血的创业者口中,可以感受到很多如此的激情。

这种激情是好的,我加以肯定且非常向往,但我不再信了。

我不再信它,是因为当我信它并践行的时候,我一路碰壁遭遇磨难,而我不再信的时候,我反而渐走渐稳惊喜不断。

之所以拿到一些惊喜,可以用早期磨难带来的成长或者运气二字一言盖之,但这个扭转的背后不仅仅是成长和运气。

我今天重新复盘,发现影响我行动决策的内核,是我的心态变了,这个心态来自于我的认命。

如果用去创业抢市场来类比形容自己,就是越来越明白自己的局限性,我根本到不了靠智商跟人拼市场拼输赢的阶段,因为你根本没那么大能力和格局去 Hold 一个更大的盘子,但是细分的领域中你可以随便做,几十万几百万到几千万的规模,也没啥人来跟你抢,抢也抢不走,因为平行空间还有无数这样的盘子,谁做不是做,但谁做也做不完。

所以我就认命了,别人能提前半年想清楚后面布局,我做不到,别人能洞察几年后的走向,我做不到,别人是别人,我是我,活出自己的模样,重点不在于我用什么方式去活着,而在于我希望活出怎样的价值。

当我认命后,就能诚实的面对自己,感知自己,并且基于这个判断来相信我一定能迭代出未来心中所想的样子,就算今天想不清楚某件事我会做成什么样,我也果断去做,既然更高阶的预知能力这件事在我身上不存在,我也就不再依赖,换言之,想不清楚我也照样动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做几个出来,错了就错了。

于是,我把希望寄托在两件事:

  • 自己强大的哪怕是死板的执行力,光靠这个就能赢
  • 自己愿意复盘迭代的企图心,加上这个能赢得更快

我把希望押注在未来的自己,做的过程中,你的感知越来越强,你也会经常跟自己复盘迭代,这时候方向和它可能会变成什么样子,就慢慢出现在脑海中了。

基于这个,我给自己定了 6 + 1 决策原则,也就是如果这个事情只有 7 天的周期,我最多给自己 1 天来思考,到了第二天无论想的如何,先动手做了再说,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时间是线性的稳定的,而在这条线上奔跑的你,则是非线性的会剧变会质变,有高峰有低谷的,甚至会停滞不前。

所以,选择认命是选择了诚实,选择了认清现实和重新面对,也就选择了重新的评估,选择以一种新的投入产出评估方程来迭代自己的能力和期许自己的回报,也就选择了更加从容的心态和更加务实的行动准则来前行,你不再是站在起跑线看马拉松的终点,而是站在马拉松的终点,重新梳理下一段路的起点,这个起点,便是你的认命。

而无论选择是认命还是不认命,也并不影响把执行力和企图心作为自己做事的驱动引擎,也并不影响对于未来的期待,因为你本来也不抗拒更加宏大的理想,只不过此时,你终于啃低头把 “始于足下” 四个字重新捡起来罢了。


03-05 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