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不打扰,貌似脑壳里面就能够浮现出来有关霓虹国的传说,说他们的「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文化已经深入骨髓,浸入灵魂,并且在社会上能够处处体现出来,我耳闻啼听的有:

  1. 很多吃饭的地方每一个位置都有单独的隔间,避免因为一些个人举动打扰到旁边的人。
  2. 还有什么租房退房的时候把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他们的口头禅经常是「对不起」,上车晚了点要对所有人说对不起,进到快要关闭的电梯里面要对所有的人说对不起。
  3. 更有甚者,自杀也要选择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时候,比如要在公司上年度事情了结之后选择自杀,而且要多是卧轨,因为好处理后事。
  4. 。。。 。。。

有些听起来感觉比较夸张,说实话作为没有去过日本工作生活的我,有些我是不太相信的。那些现象抑或是有,但是并没有普遍到那种程度,就像是某种遗留的偏见,比如蒙古人都是骑马上学,广东人善于吃福建人(误),福南人普遍都是很能吃辣的等等。

话说我们这一代其实就有一点这种感觉了,就是凡事不太想烦扰到别人,不管对方有没有真的被打扰到。对于一些事情,比如过年回家的时候非要亲自带很多特产大包小包拎回去(就是不送快递)、以及亲戚朋友疯狂的代购需求、从某个城市频繁的中转的时候总是落脚亲戚朋友家里、以及不管大事小事非要麻烦一下自己的同事、朋友等等还是不太能够完全理解并接受的。

尤其是频繁在亲戚朋友家里落脚中转这个,我个人是倾向于能够尽量不打扰到别人的,因为这个,我也被父母怼过好几次,他们的想法是:你那频率还叫频繁吗?况且亲戚朋友不会觉得你麻烦的,反而会增加交流、也能促进相互之间的感情。这是中国式的麻烦社交,我就不展开说了,我是不太懂的。

这个可能是与时代的发展有关系,因为不同代的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很容易造就不同的心理差异与认知差异。对于人际交往方面我还是一届小白,本文也不打算从朋友、恋爱等人际交往的角度去深究,因为我也在学习当中。这里主要是讲下在工作上面的「不打扰与存在感」。

以下皆是针对普普通通单单纯纯的同事,并且还未到很好的朋友并且也未打算发展成很好的朋友的关系,所以不要硬搬硬套。 黑色加粗,并且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与实践而已,不是说一定是对的,也不是说一定就是真理。

不打扰

自己有事没事就找同事吐槽这个吐槽那个,完全不管对方是否对你的吐槽感兴趣,或者是认不认同你的吐槽,反正就是先吐了再说,或许这样能够增进感情,毕竟觉得在同一个工作环境里面,肯定会有很多相同的槽点。但是,要注意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异还是存在的,有时候还是蛮大的,有很大的可能你的吐槽在别人看来那就是理所应当的,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吐槽这个,或者是对方觉得你吐槽的点不对,人觉得应该是那样那样的,而不是这样这样的。

或者是在吃饭的时候疯狂的讲话,不是说讲话不好,而是有些时候都没有区分好自己要讲的话会不会给别人带来困扰,比如说人家就是单纯的比较喜欢吃青菜而已,你非要加一句你怎么不吃肉呢?肉才是人间美味啊,推荐你吃哪个哪个哪个,人说了不吃,你还要说:你可以试下嘛,保证你会喜欢的(或许人就是对公司的饭不喜欢呢)。还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饮食、以及其它习惯,你看到了觉得不符合自己的印象,于是非要帮别人强行"纠正"。

还有一个就是发生在刚刚入职的时候,包括我自己,有时候大佬布置下来一个任务,自己做完了,很可能是提前做完了,然后兴冲冲的跑去告诉大佬,并且还把自己的成果急不可耐的秀出来,工作初期的小任务比较多,然后你这样干的频率还比较高。但是往往工作初期大佬给你布置的任务都是很简单的,大佬并不会对你的这种求夸夸行为有什么感触,脾气好的就会顺着夸下你,太频繁说不定就叼你了,并且大佬当时脸上肯定带着一种谜之微笑看着你的一番操作,你心里的小九九已经完全被看出来了,这个没有意义。

还有时不时跟别人说:你去吃饭吗?哦,那帮我带个饭、顺便加个荷包蛋;你下楼吗?帮我取个快递;你去哪哪哪?诶,我也去那里,给我稍一程过去吧;你在打扫卫生啊,顺便帮我这里扫一两下吧,举手之劳理所应当的嘛。还是要强调下,针对普普通通、平平无奇的同事关系,并且你这频率有点高。

凡事先自己尝试解决下,要在既定的时间内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去用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去解决,超过这个时间之后还未解决的,就可以去求助大佬了,据我的经验,大多数时候经过自己的一番这样那样的操作,问题还是可以很快解决的,求助大佬也只是一些边边角角的事情。千万不要遇到点儿问题就直接把整个问题都甩给大佬那里,然后期待着回应你一个完完整整的解决方案。

还有什么键盘敲得震天响、高跟鞋在午休的时候踩得虎虎生风、外放放的自由不羁、十几天不洗澡不换衣服带来的一身正气(好像不可能哈)等等。

存在感

好像上面的都封死了自己的工作激情,这不行、那不行的,还能干啥。并且你总是处于那种状态,久而久之岂不是在公司一点点存在感都没有了,提起你还得想半天你是那个谁谁谁。

就我工作的氛围来讲,公司的大佬、主管再上级等等都是不排斥你聊一些工作上面的内容的,尤其是你的困惑,这点来讲你的师父、主管、主管的主管都是一定不会排斥的,并且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流的机会。

与上级的大佬们聊一聊你自己现在的困惑,用一种询问的方式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开头,从这里别人可以感受到你的真诚以及上进心,并且这些话题不用担心会冷场,完全能跟你说上个三天三夜,有好的开头之后的话题就可以伺机慢慢扩展,到工作的内容,到生活上的事情等等。

打球以及其它运动,像我的话会跟他们打打桌球、羽毛球、乒乓球,抑或是三国杀等,虽然三国杀确实很菜,总是被吐槽。但是我从进公司以来,桌球、羽毛球都是基本从零开始(因为太久没碰了),到现在也就一年时间吧,已经可以玩的很好了,乒乓球是我小学自带的技能,虽不是特别好,但是能够应付大多数情况了。三国杀真的还在婴幼儿阶段,只能硬着头皮慢慢提升了,相信我的学习能力还是非常可以的,想想彭于晏拍一部电影点亮一个技能的神奇能力,觉得我也需要具备,咳,扯远了。

总之,打球、竞技、运动、聚会活动等是一个极好的促进你存在感的点,即使你前期打的不好、玩的不好,也要坚持下去,当然不是说你把这个都当成了主业了,而是有一个这样的机会就要勇敢的去参与、去练习,不要害怕出糗,因为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你的,反而如果你越来越好的话是会有人注意到你的。

还有平时的工作任务,工作上会有很多的群,包括纯吹水的、技术的,纯吹水的我就不讲了,不会吹,没有能力在那里面秀出自己的微弱存在感。技术的就有点经验了,首先技术类的不管是群、邮件列表、会议等等,首先要做到的是不要害怕发言,这是第一步的。其次你要保证你发言的条理性以及价值。

邮件的话遇到你自己有自己的见解,或者你做完了某个项目的里程碑,或者是解决了某个较难的问题,或者是单纯需要发布一个会议记录任务等等。我前期的时候总是控制邮件不要抄送给太多人,比如要给某个人的讨论,就一定会发给那一个人,里程碑也只是口头提下。这样不可以滴,邮件需要发给任何与这件事相关的人,邮件的内容要写的逻辑清晰,盘靓条顺,特别注意下除了技术细节执行之外,要尽可能的加上方案总体的进度与下一步开展计划,然后勇敢的发出去。

群里面只要遇到自己见过的、可以解决的、可以提供建议等的问题都可以发表下自己的建议,如果不确定的话就不要用太过坚决的语气,只是个建议,不要担心自己的建议会不会被人忽视、会不会是完全错误的,只要自己的建议是在思考清楚之后产生的,那就发出去。

遇到需要协调跨部门资源的时候,并且你跟对方不怎么熟悉,毛估估也没见过几次面的那种,立刻去找直接领导求助,不要犹豫,直接跟他们讲好你的需求,这一个很关键,要明确自己的需求,然后发给直接主管,并且由他去协调资源,这本身也是一个展现你能力的时候。

要注意的是不要无病呻吟,尝试使用什么青春期小屁孩的无聊举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具体是什么行为我就不讲了,都懂得,那只会加剧你个人形象的崩塌。能力有,但是要通过合适的方式展现出来,而不是藏在深闺大院里面几年难得一见,也不是放浪形骸(我这里是贬义的)的惹人厌烦,所谓存在感也要以不打扰的形式去刷出来。

End

还想说的是,这不是什么投机取巧,耍花招,而是实实在在的需求,实际做起来之后会发现这并不是什么外强中干、三脚猫的东西,它是一个辅助功能,是一种方法论,是在有真才实干的基础上添置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我个人而言,不要太过排斥它以显得自己有多么的清高,因为这本就不是什么下流的手段,它只是一个基本操作而已,说实话我已经践行很久了。

里面涉及的东西不多,但是我个人觉得贵在实用,多了也不可能全部用得到,生活、工作有些方面就是很简单的,只要能够做到一个两个正确的事情,坚持下去就能够收获到不少。


05-12 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