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4j2.xml配置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Configuration >
<Appenders>
<Console name="STDOUT" target="SYSTEM_OUT">
<PatternLayout pattern="%d %-5p [%t] %C{2} (%F:%L) - %m%n"/>
</Console>
</Appenders>
<Loggers>
<logger name="com.opensymphony.xwork2" level="debug"/>
<logger name="org.apache.struts2" level="debug"/>
<Root level="info">
<AppenderRef ref="STDOUT"/>
</Root
</Loggers>
</Configuration>

LogUtil类

 package cn.sxt.common.util;

 import org.apache.logging.log4j.LogManager;
import org.apache.logging.log4j.Logger; public class LoggerUtil {
public static final Logger LOGGER = LogManager.getLogger();
}

log4j.properties 的文件配置 和 配置内容解释 参考:http://www.cnblogs.com/bignew/p/6602379.html

日志级别 :

  × Debug
    × Info
    × Warn
    × Error
    × Fatal
        一个等级比一个高,但是在具体开发中,关于应该如何选择适应的等级,却没有找到好的文章进行说明。记录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便日后使用吧。

=== Debug ===
        这个级别最低的东东,一般的来说,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一般都是不输出的。

因此这个级别的信息,可以随意的使用,任何觉得有利于在调试时更详细的了解系统运行状态的东东,比如变量的值等等,都输出来看看也无妨。

当然,在每一个 Debug 调用之前,一定要加上 If 判断。

=== Info ===
        这个应该用来反馈系统的当前状态给最终用户的,所以,在这里输出的信息,应该对最终用户具有实际意义,也就是最终用户要能够看得明白是什么意思才行。

从某种角度上说,Info 输出的信息可以看作是软件产品的一部分(就像那些交互界面上的文字一样),所以需要谨慎对待,不可随便。

=== Warn、Error、Fatal ===
        警告、错误、严重错误,这三者应该都在系统运行时检测到了一个不正常的状态,他们之间的区别,要区分还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我大致是这样区分的:

所谓警告,应该是这个时候进行一些修复性的工作,应该还可以把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中来,系统应该可以继续运行下去。

所谓错误,就是说可以进行一些修复性的工作,但无法确定系统会正常的工作下去,系统在以后的某个阶段,很可能会因为当前的这个问题,导致一个无法修复的错误(例如宕机),但也可能一直工作到停止也不出现严重问题。

所谓Fatal,那就是相当严重的了,可以肯定这种错误已经无法修复,并且如果系统继续运行下去的话,可以肯定必然会越来越乱。这时候采取的最好的措施不是试图将系统状态恢复到正常,而是尽可能地保留系统有效数据并停止运行。

也就是说,选择 Warn、Error、Fatal 中的具体哪一个,是根据当前的这个问题对以后可能产生的影响而定的,如果对以后基本没什么影响,则警告之,如果肯定是以后要出严重问题的了,则Fatal之,拿不准会怎么样,则 Error 之。

<参考:http://blog.chinaunix.net/uid-26434689-id-3017353.html>

05-13 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