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朋友做了产品经理(http://www.maiziedu.com/course/pm/)1、2年后,发现自己没什么成长或者进入了一个瓶颈,无法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其出现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这些情况下:知道一些产品设计中的点,但在落地的时候,无法很好的衔接这些点,做了很多竞品分析,也积累了一些素材,但总觉得在使用的时候,没法用到,觉得自己对业务逻辑非常了解,但实际遇到的时候,又无法精准描述问题,如此种种,让我困惑,现在回过头看,觉得下面有几个习惯需要PM特别关注。

1:形成自己独特的产品设计方法论
搜集、整理产品设计(http://www.maiziedu.com/course/pm/115-1118)的几种主流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体系,用实际项目验证是否真正适合自己,然后不断优化迭代这套体系,将工作流进行分解,找出关键步骤,用反复练习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法论彻底掌握这些关键点。
比如我在做黄金回购项目,也是不断建立、优化迭代一整套后台系统设计的方法论,如

确认业务流

找到关键节点

建立业务模型(抽象的业务描述)

用户故事

建立概念模型(反映信息需求的概念结构,如用户权限角色表、UML图)

逻辑模型(原型、文档、字段表)

这些过程就是形成自己所属方法论的过程

2: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需要不断保持自己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并且常怀谦卑心态,每个月我会回顾自己这段时间的行为,经常会觉得自己无知、狂妄,总以为已掌握大部分产品设计理论,也在不断实践,所以心态发生了膨胀,看不到自身的缺点,放大自己的优点。这是非常致命的,因为这会导致固步自封,失去冷静客观的心态。
每当我觉得自己有这个倾向的时候,会找到一些高人,他们是否有同样的经历,征求他们的意见,用产品设计的方式来说,就是既然有轮子,就不要自己再去经历一遍了,看他们是如何处理,然后不断警醒自己。

3:不要因为竞品做了,你就做
继续说一个故事,我记得做金生宝金价提醒的时候,调研了很多交易类APP,最后有一个人问,为什么这么设计,当时我不假思索回答:因为竞品也是这么设计的。后台我观察到,在我们团队也会有这样场景,为什么这么设计?因为XXX业内排第一的也是这么设计的。现在回想起来,是多么可笑。
这让我想起4月参加混沌研习社,现Twitter工程总监陈尔东说Facebook当时对首页进行了A/B测试,然后XX网直接照抄了A版本,结果FB根据数据使用了B版,对方很尴尬啊。
我想强调的是,多想为什么别人这么做(本质是什么),当没想明白为什么这么设计的时候,就停下来,一定要想清楚,别人这么做的表面现象不是我们必须这么做的理由,竞品调研有用么?当然有用,因为这会让你抽象出一些共性的规律,找到差异点,结合业务优势,产品特点,用户特征,使用场景,进行深入分析,当你深入分析后,会得出一些让你觉得非常诧异的结论。
本主题由 小贝 于 2016-5-18 10:39 审核通过


09-08 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