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延迟是指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包到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包所经历的时间。

分组时延的四种类型:

      传输时延、传播时延、排队时延、节点处理时延。

  • 传输时延:传输时延是指分组从发送方到接收方所需的时间,取决于分组的长度和链路的传输速率。传输时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传输时延 = 分组长度 / 传输速率。传输时延是由分组的比特数和链路的传输速率决定的,比特数越多,传输时延越长;传输速率越高,传输时延越短。公交车停在站台前等待乘客上车到最后一个乘客上车完毕发车的时间就是传输时延。

  • 传播时延:传播时延是指分组在传输媒介中传播所需的时间,取决于链路的物理特性,如传播速度和链路长度。传播时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传播时延 = 链路长度 / 传播速度。传播时延是由链路的长度和传播速度决定的,链路越长,传播时延越长;传播速度越快,传播时延越短。公交车从一个站行驶到下一个站路途上花费的时间就是传播时延。

  • 排队时延:排队时延是指分组在队列中等待传输的时间,取决于队列中等待传输的分组数量。即路由器的拥塞级别。

  • 处理时延:节点处理时延是指分组到达路由器后,路由器对分组进行处理所需的时间,包括检查分组首部、检查比特差错和决定分组输出链路等操作。节点处理时延是由路由器的处理能力和分组的复杂程度决定的,处理能力越强,节点处理时延越短;分组越复杂,节点处理时延越长。

     

流量强度:L*a/R,其中R=链路带宽,L=分组长度,a=分组到达队列的平均速率

流量强度接近0,平均排队延迟小,接近1时平均排队延迟大,大于1时平均延迟无穷大。

————————

分组丢失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链路的队列缓冲区容量有限,当分组到达一个满的队列时,该分组将会丢失。丢失的分组可能会被起前一个节点或源端系统重传或根本不重传。

吞吐量:在源端和目标端之间传输的速率

瞬间吞吐量:给点时间点的速率

平均吞吐量:较长时间内的速率F/T bps

03-14 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