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描述

参与考古挖掘的小明得到了一份藏宝图,藏宝图上标出了 nnn 个深埋在地下的宝藏屋, 也给出了这 nnn 个宝藏屋之间可供开发的m mm 条道路和它们的长度。

小明决心亲自前往挖掘所有宝藏屋中的宝藏。但是,每个宝藏屋距离地面都很远, 也就是说,从地面打通一条到某个宝藏屋的道路是很困难的,而开发宝藏屋之间的道路 则相对容易很多。

小明的决心感动了考古挖掘的赞助商,赞助商决定免费赞助他打通一条从地面到某 个宝藏屋的通道,通往哪个宝藏屋则由小明来决定。

在此基础上,小明还需要考虑如何开凿宝藏屋之间的道路。已经开凿出的道路可以 任意通行不消耗代价。每开凿出一条新道路,小明就会与考古队一起挖掘出由该条道路 所能到达的宝藏屋的宝藏。另外,小明不想开发无用道路,即两个已经被挖掘过的宝藏 屋之间的道路无需再开发。

新开发一条道路的代价是:L*K

L代表这条道路的长度,K代表从赞助商帮你打通的宝藏屋到这条道路起点的宝藏屋所经过的 宝藏屋的数量(包括赞助商帮你打通的宝藏屋和这条道路起点的宝藏屋) 。

请你编写程序为小明选定由赞助商打通的宝藏屋和之后开凿的道路,使得工程总代 价最小,并输出这个最小值。

输入格式

第一行两个用空格分离的正整数n,m,代表宝藏屋的个数和道路数。

接下来m行,每行三个用空格分离的正整数,分别是由一条道路连接的两个宝藏 屋的编号(编号为 1−n),和这条道路的长度 v。

输出格式

一个正整数,表示最小的总代价。

输入输出样例

输入 #1
4 5
1 2 1
1 3 3
1 4 1
2 3 4
3 4 1
输出 #1
4
输入 #2
4 5
1 2 1
1 3 3
1 4 1
2 3 4
3 4 2
输出 #2
5

【数据规模与约定】

对于20% 的数据: 保证输入是一棵树,1≤n≤8,v≤5000v且所有的 v都相等。

对于 40%的数据: 1≤n≤8,0≤m≤10000,v≤5000 且所有的v都相等。

对于70%的数据: 1≤n≤8,0≤m≤1000,v≤5000

对于100% 的数据: 1≤n≤12,0≤m≤1000,v≤500000

刚看到这道题的时候,大家大概都有两种思路

  1. 不会状压的我,来一发爆搜,来一发模拟(模拟退火,搜索剪枝等等)

  2. 来一发状压DP压压惊

本文本蒟蒻将主要讲一下状压DP的做法

一般状压DP的n的范围比较小,因为如果n大的话状压数组也存不下,而这题一看n<=12,明显是状压DP的数据范围。那接下来就是美妙的设计状态时间啦


状态设计:

根据题面:“L代表这条道路的长度,K代表从赞助商帮你打通的宝藏屋到这条道路起点的宝藏屋所经过的 宝藏屋的数量(包括赞助商帮你打通的宝藏屋和这条道路起点的宝藏屋) 。”可知答案与到达点在路径中的深度有关且与之前连接的点有关

所以在一番思考后我决定令f[i][S]表示当前与根连通的点的状态为S,并且最深的点的深度为i的最小代价

那该如何转移呢?


状态转移:

转移时,我们枚举所有不在S中的点,处理出每个点与S中的某个点连通所需要的最小代价。然后枚举这些点构成的所有集合S',用S'中所有点的代价+f[i][S]去更新f[i+1][S|S']即可。

最终的最优状态就应该从走到每一个点但最深深度不同的状态中取,即min(f[i][1<<n-1]) [i>=0&&i<=n]

这个转移方程比较难写,具体的就去看底下的代码吧

想好了转移就要想一下时间效率了


时间效率:

状压DP中枚举子集的时间效率应该为3(n元素集合的所有子集的子集大小之和是3可以证)

因为枚举补集和枚举子集是一个道理,所以就是优雅的O(n*3)啦

代码如下: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ll;
int n,m,tot,ans;
int mapp[][],dis[][],Log[];
int f[][],g[],ref[],v[],p[];
int main(){
//freopen("treasure.in","r",stdin);
//freopen("treasure.out","w",stdout);
scanf("%d%d",&n,&m);
register int i,j,a,b,c,x;
for(i=;i<n;i++) for(j=;j<n;j++) mapp[i][j]=;
for(i=;i<=m;i++){
scanf("%d%d%d",&a,&b,&c),a--,b--;
mapp[a][b]=mapp[b][a]=min(mapp[a][b],c);
}//建图
for(i=;i<n;i++) Log[<<i]=i;
memset(f,0x3f,sizeof(f));
for(i=;i<n;i++) f[][<<i]=;
for(i=;i<n;i++) //开始DP
for(x=;x<(<<n);x++){
tot=;
for(a=;a<n;a++)
if(!(x&(<<a))){
v[tot]=,p[tot]=<<a;
for(j=x;j;j-=j&-j){
b=Log[j&-j];
v[tot]=min(v[tot],mapp[a][b]*(i+));//计算代价
}
tot++;
}
for(j=;j<(<<tot);j++){
g[j]=g[j-(j&-j)]+v[Log[j&-j]];//每个点与x中的某个点连通所需要的最小代价。
ref[j]=ref[j-(j&-j)]|p[Log[j&-j]];//枚举子集
f[i+][x|ref[j]]=min(f[i+][x|ref[j]],f[i][x]+g[j]);
}
}
ans=<<;
for(i=;i<=n;i++) ans=min(ans,f[i][(<<n)-]);//最优状态从走到每一个点但最深深度不同的状态中取
printf("%d",ans);
return ;
}
05-11 22:20